[發明專利]一種用于外殼和內筒過盈裝配的定位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26240.4 | 申請日: | 2020-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37491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1 |
| 發明(設計)人: | 彭凌波;陳施有;羅忠坤;劉琴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望江工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5B11/00 | 分類號: | B25B11/00;B25B27/02 |
| 代理公司: | 重慶志合專利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0 | 代理人: | 徐傳智 |
| 地址: | 40007***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外殼 裝配 定位 裝置 | ||
一種用于外殼和內筒過盈裝配的定位裝置,包括底座、導向板,所述底座上固定設置三個支撐立柱,所述三個支撐立柱呈半圓弧分布,其中兩側的支撐立柱與中間的支撐立柱之間分別設有支撐橫桿,且兩側的支撐立柱之間留有供外殼通過的開口,所述三個支撐立柱的上端與導向板固定連接,所述底座上設有一定位凸臺,所述定位凸臺上設有開口的定位凹槽,用于放置外殼,該定位凹槽的開口端延伸至定位凸臺的邊緣,所述導向板上設有導向孔,用于插入內筒,所述導向孔和定位凹槽在同一軸心線上。本發明的裝配簡單、定位可靠,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過盈配合的裝配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外殼和內筒過盈裝配的定位裝置。
背景技術
在機械制造中,需要大過盈配合的場合非常多,例如將內筒過盈配合在外殼中,且過盈配合的裝配完成度對產品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裝配前,通常需要對外殼進行熱處理,或者對內筒進行冷卻處理,裝配時,需要先將內筒對準外殼的內孔,再對內筒施力使其壓裝進外殼,裝配過程中,如果外殼或內筒的位置發生偏斜,就需要對其位置進行調整,在調整位置的時候很容易造成內筒與外殼因冷熱相遇發生過盈量回彈的情況,一旦出現過盈量回彈就容易造成內筒無法壓裝進外殼中,因此,必須要快速地完成內筒與外殼的裝配,才能避免內筒與外殼因過盈量回彈導致無法完成裝配。由此可見,裝配過程中需要一個定位裝置,使內筒始終對準外殼的內孔,防止內筒和外殼發生偏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用于外殼和內筒過盈裝配的定位裝置,其裝配簡單、定位可靠,能提高工人的裝配效率。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外殼和內筒過盈裝配的定位裝置,包括底座、導向板,所述底座上固定設置三個支撐立柱,所述三個支撐立柱呈半圓弧分布,其中兩側的支撐立柱與中間的支撐立柱之間分別設有支撐橫桿,且兩側的支撐立柱之間留有供外殼通過的開口,所述三個支撐立柱的上端與導向板固定連接,所述底座上設有一定位凸臺,所述定位凸臺上設有開口的定位凹槽,用于放置外殼,該定位凹槽的開口端延伸至定位凸臺的邊緣,所述導向板上設有導向孔,用于插入內筒,所述導向孔和定位凹槽在同一軸心線上。
所述兩側的支撐立柱與中間的支撐立柱之間設有兩組支撐橫桿。
所述支撐橫桿呈弧形,且弧形的支撐橫桿的半徑大于外殼的半徑。
所述定位凹槽的槽底設有階梯孔,所述階梯孔的大徑孔的直徑大于內筒的外徑,小徑孔的直徑小于內筒的外徑,該階梯孔與定位凹槽、導向孔在同一軸心線上。
采用上述技術方案:所述底座上固定設置三個支撐立柱,三個支撐立柱的上端與導向板固定連接,通過支撐立柱連接底座和導向板。底座上的定位凸臺上設有開口的定位凹槽,該定位凹槽用于放置外殼,對外殼起到定位作用。由于定位凹槽的開口端延伸至定位凸臺的邊緣,且三個支撐立柱呈半圓弧分布,其中兩側的支撐立柱與中間的支撐立柱之間分別設有支撐橫桿,從而在兩側的支撐立柱之間留出供外殼通過的開口,放置外殼時,只需將外殼從定位凹槽的開口推至定位凹槽中即可,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所述導向板上設有導向孔,裝配時,將內筒經導向孔壓裝進外殼中,在導向孔的導向作用下,可以防止內筒出現偏斜,使內筒始終與外殼的內孔對準,且導向孔和定位凹槽在同一軸心線上,能進一步保證內筒與外殼的內孔對準。采用本定位裝置能很好地對熱處理后的外殼和冷處理后的內筒進行定位,從而使內筒快速完整地壓裝進外殼的內孔中,待外殼和內筒恢復到常溫后,形成過盈配合,從而完成裝配。因此,本定位裝置的結構簡單、定位可靠,能降低壓裝失敗導致的廢品率,且極大地提高了工人的裝配效率。
所述兩側的支撐立柱與中間的支撐立柱之間設有兩組支撐橫桿,通過設置兩組支撐橫桿對支撐立柱形成拉力,保證支撐立柱的支撐可靠性。
所述支撐橫桿呈弧形,且弧形的支撐橫桿的半徑大于外殼的半徑,將支撐橫桿設置為弧形,可以使三個支撐立柱之間留出更大的空間容納直徑較大的外殼,且弧形的支撐橫桿的半徑大于外殼的半徑可以避免支撐橫桿對放置外殼造成干擾。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望江工業有限公司,未經重慶望江工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2624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