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煙氣中的氨氣濃度檢測裝置和氨氣濃度檢測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25615.5 | 申請日: | 2020-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2563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6 |
| 發明(設計)人: | 林德海;王寶冬;熊日華;馬少丹;張瓏慧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1N33/00 | 分類號: | G01N33/00;G01N31/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李健;溫春艷 |
| 地址: | 10001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煙氣 中的 氨氣 濃度 檢測 裝置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氣體檢測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煙氣中的氨氣濃度檢測裝置和氨氣濃度檢測方法,氨氣濃度檢測裝置包括第一檢測單元和第二檢測單元,所述第一檢測單元包括能夠接收待檢測煙氣中的部分煙氣且能夠檢測該部分煙氣中的氮氧化物的濃度的第一檢測裝置;所述第二檢測單元包括反應裝置和設置在所述反應裝置下游且與所述反應裝置相連通的第二檢測裝置,所述反應裝置設置為能夠接收待檢測煙氣中的剩余煙氣且使得所述剩余煙氣中的氨氣和氮氧化物反應得到含有反應物的煙氣,所述第二檢測裝置設置為能夠接收含有反應物的煙氣并檢測含有反應物的煙氣中的氮氧化物的濃度。該煙氣中的氨氣濃度檢測裝置能夠準確測量煙氣中的氨氣的濃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氣體檢測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煙氣中的氨氣濃度檢測裝置和氨氣濃度檢測方法。
背景技術
富煤、貧油、少氣的能源結構決定了煤炭資源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煤炭的燃燒卻又伴隨著含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塵的煙氣的大量排放。為了減少大氣污染,需要對排放的煙氣進行脫硫脫硝。
工業氨是脫硫脫硝過程中的重要原料,但是最終反應不完全的氨氣會隨著煙氣逃逸到大氣中,造成環境的二次污染甚至加劇霧霾產生。由于氨氣的逃逸的濃度一般在20ppm甚至1ppm以下,因此對測試設備的精度要求極高,現有的氨逃逸設備主要來自國外,價格昂貴且性能不穩定。
目前,主要采用激光測定法或是紅外線測定法來測量氨氣的濃度,但是由于激光法和紅外線測定法都易于受到煙氣中的粉塵的干擾,因此,測量結果并不準確。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脫硫脫硝后的煙氣中的氨氣的濃度測量結果不準確的問題,提供一種煙氣中的氨氣濃度檢測裝置,該煙氣中的氨氣濃度檢測裝置能夠準確測量煙氣中的氨氣的濃度。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一方面提供一種煙氣中的氨氣濃度檢測裝置,所述煙氣中的氨氣濃度檢測裝置用于檢測所述待檢測煙氣中的氨氣的濃度,所述煙氣中的氨氣濃度檢測裝置包括:
第一檢測單元,所述第一檢測單元包括第一檢測裝置,所述第一檢測裝置設置為能夠接收所述待檢測煙氣中的部分煙氣且能夠檢測該部分煙氣中的氮氧化物的濃度;以及
第二檢測單元,所述第二檢測單元包括反應裝置,所述反應裝置設置為能夠接收所述待檢測煙氣中的剩余煙氣且使得所述剩余煙氣中的氨氣和氮氧化物反應得到含有反應物的煙氣,所述第二檢測單元還包括設置在所述反應裝置的下游且與所述反應裝置相連通的第二檢測裝置,所述第二檢測裝置設置為能夠接收含有反應物的煙氣并檢測含有反應物的煙氣中的氮氧化物的濃度。
在上述技術方案中,通過設置第一檢測單元和第二檢測單元,從而能夠對通過所述第一檢測單元和第二檢測單元各自所檢測出的氮氧化物的濃度求取差值得出所述待檢測煙氣中的氨氣的濃度,不僅提高了檢測結果的精確度,有效監控了所述待檢測煙氣中的氨氣的濃度,而且便于操作,另外,無需選用昂貴的儀器,大大降低了成本。
優選地,所述第一檢測單元包括供部分煙氣通過的第一管線,所述第一檢測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一管線上。
優選地,所述第二檢測單元包括供剩余煙氣通過的第二管線,所述反應裝置和所述第二檢測裝置均設置在所述第二管線上。
優選地,所述第二檢測單元包括設置在所述反應裝置上游的加熱裝置,所述加熱裝置設置在所述第二管線上,并且所述加熱裝置設置為能夠將剩余煙氣加熱到預設溫度。
優選地,所述煙氣中的氨氣濃度檢測裝置包括導入總管,所述導入總管分別與所述第一管線和所述第二管線相連通,所述導入總管能夠將所述待檢測煙氣分別導入所述第一管線和所述第二管線。
優選地,所述煙氣中的氨氣濃度檢測裝置包括連接于所述導入總管且與所述導入總管相連通的采樣件,所述采樣件設置有能夠采集所述待檢測煙氣的采樣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未經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北京低碳清潔能源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2561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