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區塊鏈的實時支付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24986.1 | 申請日: | 2020-01-1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6034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10-03 |
| 發明(設計)人: | 高戰濤;張旭峰;雷志亮;趙先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20/10 | 分類號: | G06Q20/10;G06Q20/38;G06Q50/26;G06F21/6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趙平;周永君 |
| 地址: | 100140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區塊 實時 支付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基于區塊鏈的實時支付方法及系統。該方法包括:客戶平臺通過區塊鏈發送支付請求至業務平臺;當支付請求驗證正確時,業務平臺對支付請求進行第一背書簽名,通過區塊鏈發送支付請求至支付平臺;當支付請求中的支付信息與預設信息一致時,支付平臺對該支付請求進行第二背書簽名,并通過區塊鏈發送支付請求至客戶平臺;客戶平臺根據支付請求生成支付指令,通過區塊鏈發送支付指令至支付平臺;支付平臺根據支付指令進行交易并生成交易信息,通過區塊鏈發送交易信息至清算平臺;清算平臺根據交易信息進行清算,并通過區塊鏈將清算結果實時發送至支付平臺。本發明可以實現支付去中心化,進行安全、高效、低成本的實時支付結算。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互聯網支付技術領域,具體地,涉及一種基于區塊鏈的實時支付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作為地方政府數字政務建設核心的政務平臺通常借助銀行渠道實現用戶線上進行公共行政性繳費和民生繳費的需求,此種模式存在如下問題:首先因多銀行支付涉及銀行間轉賬,銀行多采用T+1清算,時延較長且信息流和資金流割裂存在賬務風險;其次支付中經過了收單行受理和跨行組織清算等環節,中間收費疊加造成整體支付成本偏高,成本轉嫁用戶違背政務平臺便民服務的宗旨,政府承擔又存在財政壓力;再其次對于收單銀行形成集中依賴,不利于風險分散;最后財政大額資金支付因缺乏安全措施難于納入平臺線上辦理。綜上,現有技術存在時延長、環節多、成本高、安全性低等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實施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區塊鏈的實時支付方法及系統,以實現支付去中心化,進行安全、高效、低成本的實時支付結算。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基于區塊鏈的實時支付方法,包括:
客戶平臺通過區塊鏈發送支付請求至業務平臺;
業務平臺判斷支付請求是否正確;當支付請求驗證正確時,對支付請求進行第一背書簽名,通過區塊鏈發送經過第一背書簽名的支付請求至支付平臺;
支付平臺驗證經過第一背書簽名的支付請求中的支付信息是否與預設的信息一致;當支付信息與預設信息一致時,支付平臺對該支付請求進行第二背書簽名,并通過區塊鏈發送經過第二背書簽名的支付請求至客戶平臺;
客戶平臺根據經過第二背書簽名的支付請求生成支付指令,通過區塊鏈發送支付指令至支付平臺;
支付平臺根據支付指令進行交易并生成交易信息,通過區塊鏈發送交易信息至清算平臺;
清算平臺根據交易信息進行清算,并通過區塊鏈將清算結果實時發送至支付平臺。
本發明實施例還提供一種基于區塊鏈的實時支付系統,包括:
客戶平臺,用于通過區塊鏈發送支付請求至業務平臺;根據經過第二背書簽名的支付請求生成支付指令,通過區塊鏈發送支付指令至支付平臺;
業務平臺,用于判斷支付請求是否正確;當支付請求驗證正確時,對支付請求進行第一背書簽名,通過區塊鏈發送經過第一背書簽名的支付請求至支付平臺;
支付平臺,用于驗證經過第一背書簽名的支付請求中的支付信息是否與預設的信息一致;當支付信息與預設信息一致時,支付平臺對該支付請求進行第二背書簽名,并通過區塊鏈發送經過第二背書簽名的支付請求至客戶平臺;根據支付指令進行交易并生成交易信息,通過區塊鏈發送交易信息至清算平臺;
清算平臺,用于根據交易信息進行清算,并通過區塊鏈將清算結果實時發送至支付平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2498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