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波堤內側生態修復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23926.8 | 申請日: | 2020-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3978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2 |
| 發明(設計)人: | 印越;才多;舒葉華;陳雪初;黃瑩瑩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水利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B3/06 | 分類號: | E02B3/06;E02B3/14;E02B3/12;E03F5/22;A01G31/02 |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224 | 代理人: | 陳駿鍵 |
| 地址: | 200001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波堤 內側 生態 修復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的一種防波堤內側生態修復系統,包括:構筑在防波堤內側坡面上的用于種植耐鹽堿植物的生態護坡;構筑在防波堤的護坡延伸段及護坡坡底上的用于種植沉水植物的沉水植物生態平臺;以及構筑在防波堤的內側深水區域內的用于種植挺水植物的挺水植物生態平臺。本發明的抗沖刷性好,結構安全,整體性強,施工效率高,施工便捷,有利于植物生長,恢復生態系統功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利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防波堤內側生態修復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在大規模沿海開發利用和海岸工程建設項目中,為了提高內側海塘的防汛標準,修筑了大量防波堤。為了防止水流和越浪淘刷,防波堤內坡多采用硬質護面進行防護,從而導致水壩交界面處硬化,濱水生態功能喪失。同時,為了保證滲流安全建設采用的不透水硬質結構阻隔了沿岸水體的自由交換,導致沿岸海水自凈能力降低。加上區域海洋環境狀況變化等綜合因素的影響,灘涂生物群落結構發生變化,生態多樣性受到威脅。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針對防波堤硬質結構被破壞的問題,而提供一種防波堤內側生態修復系統。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可以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防波堤內側生態修復系統,包括:
構筑在防波堤內側坡面上的用于種植耐鹽堿植物的生態護坡;
構筑在防波堤的護坡延伸段及護坡坡底上的用于種植沉水植物的沉水植物生態平臺;以及
構筑在防波堤的內側深水區域內的用于種植挺水植物的挺水植物生態平臺。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生態護坡為生態砌塊護坡結構、綠化混凝土護坡結構或者螺母塊護坡結構中的一種。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生態砌塊護坡結構由若干緊密并排鋪設的單體砌塊體構成,每一單體砌塊體的空腔內由下至上依次填充有若干生態種植袋和一層小塊石,并在所述若干生態種植袋上扦插有耐鹽堿植物,所述生態種植袋由袋體以及裝載在袋體內的營養種植土和保水劑構成,在所述生態砌塊護坡結構的坡面上鋪設有一層三維土工網。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綠化混凝土護坡結構包括鋪設在防波堤內側坡面上的土工布、現場澆筑在所述土工布上的混凝土層以及覆蓋在所述混凝土層的表面上的營養種植土層,所述營養種植土層內添加有保水劑,在所述營養種植土層上種植有耐鹽堿植物。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螺母塊護坡結構由若干緊密并排鋪設的單體封底螺母塊體構成,每一單體封底螺母塊體的孔洞內填充有營養種植土,并在所述營養種植土內添加有保水劑,在所述營養種植土上種植有耐鹽堿植物。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沉水植物生態平臺由若干沿防波堤長度方向間隔布置的生態懸床單元構成。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生態懸床單元包括:
若干間隔澆筑在坡底上的混凝土基座;
固定豎直安裝在每一混凝土基座上的鋼管固定樁;
一懸床框架,所述懸床框架通過牽引繩索組件分別與每一鋼管固定樁的上端連接;以及
一安裝在所述懸床框架內的用于種植沉水植物的人工種植界面,所述人工種植界面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設置的高分子基床層、人工界面生態種植基層以及雙層尼龍網。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挺水植物生態平臺由若干沿防波堤長度方向間隔布置的生態浮島單元構成。
在本發明的一個優選實施例中,所述生態浮島單元包括:
若干間隔打設在地基土內的樁基,每一樁基的上端露出地基土后向上延伸一段距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水利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市水利工程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2392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