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礦業廢棄地土地功能置換評價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23291.1 | 申請日: | 2020-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60523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9 |
| 發明(設計)人: | 何滿潮;李曉丹;楊灝;戴華陽;馮煥坤;李昕琪 | 申請(專利權)人: | 何滿潮 |
| 主分類號: | G06Q50/26 | 分類號: | G06Q50/26;G06Q10/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師事務所 11323 | 代理人: | 廉振保 |
| 地址: | 100083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礦業 廢棄 土地 功能 置換 評價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礦業廢棄地土地功能置換評價方法,其中,該方法包括:確定礦業廢棄地的目標用地以及影響礦業廢棄地置換為目標用地的指標因素;其中,目標用地為將礦業廢棄地進行再生利用轉化為的用地;根據指標因素建立將礦業廢棄地置換為目標用地的可拓決策模型,進而得到將礦業廢棄地置換為目標用地的適宜性等級的關聯度;根據適宜性等級的關聯度實現礦業廢棄地的功能置換決策。本發明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礦業廢棄地土地功能置換的評價方法較為主觀,缺少量化依據的問題,為礦業廢棄地功能置換決策提供量化比較依據,提高礦業廢棄地功能置換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本發明涉及礦區規劃與總體設計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礦業廢棄地土地功能置換評價方法。
背景技術
礦業廢棄地由于城市轉型或資源枯竭而閑置于城市之中,不僅對自然生態格局產生強烈干擾,引起大氣環境污染、土壤破壞、水體污染、地質災害、景觀破壞等問題,也嚴重浪費土地資源,影響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隨著中國城鎮化進程中城市環境急劇惡化和土地資源嚴重緊缺問題的日益凸顯,在城市可持續發展視角下對礦業廢棄地進行土地功能置換,結合周邊區位條件對生態破損區域進行改造再利用,是建設綠色礦山和城市綠色發展的重要手段。
根據《土地復墾條例》,制定礦業廢棄地功能置換方案需進行全面科學的適宜性評價。而再開發適宜性評價是礦業廢棄地功能置換的依據和基礎。目前在礦業廢棄地再開發適宜性評價方面,有人從復墾為農業、林業、漁業三個方向構建適宜性評價體系,也有人利用用地競爭模型評價礦業廢棄地用地競爭力,但評價內容和指標體系還不夠豐富,關注重點仍以土地生態現狀為主,綜合考慮產業集聚情況、公共服務設施配置、政府政策措施等城市可持續發展問題的評價體系較為少見。
針對相關技術中礦業廢棄地土地功能置換的評價方法較為主觀,缺少量化依據的問題,目前尚未提出有效地解決方案。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礦業廢棄地土地功能置換評價方法,以至少解決現有技術中礦業廢棄地土地功能置換的評價方法較為主觀,缺少量化依據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根據本發明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礦業廢棄地土地功能置換評價方法,包括:確定礦業廢棄地的目標用地以及影響礦業廢棄地置換為目標用地的指標因素;其中,目標用地為將礦業廢棄地進行再生利用轉化為的用地;根據指標因素建立將礦業廢棄地置換為目標用地的可拓決策模型,進而得到將礦業廢棄地置換為目標用地的適宜性等級的關聯度;根據適宜性等級的關聯度實現礦業廢棄地的功能置換決策。
進一步地,根據指標因素建立將礦業廢棄地置換為目標用地的可拓決策模型,進而得到將礦業廢棄地置換為目標用地的適宜性等級的關聯度,包括:采集指標因素的實地勘測數據,根據實地勘測數據計算指標因素的數值;根據指標因素的數值構建礦業廢棄地置換為目標用地的物元模型;根據物元模型計算指標因素與各個適宜性等級的關聯程度;構建關聯度矩陣,計算指標因素的權重;根據指標因素與各個適宜性等級的關聯程度和指標因素的權重,計算得到礦業廢棄地置換為目標用地的適宜性等級的關聯度。
進一步地,根據指標因素的數值構建礦業廢棄地置換為目標用地的物元模型,包括:根據指標因素的適宜性分級規則,確定指標因素的適宜性等級;根據指標因素的數值與適宜性等級,確定指標因素的經典域和節域;根據指標因素的經典域和節域構建礦業廢棄地置換為目標用地的物元模型。
進一步地,根據物元模型計算指標因素與各個適宜性等級的關聯程度,包括:通過以下公式計算指標因素與各個適宜性等級的關聯程度Km:
其中,vn代表第n個指標因素,vpn代表實測數值vn經離差標準化后的標準值,[αn(x),βn(x)]代表指標因素的經典域,[αpn(x),βpn(x)]代表指標因素的節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何滿潮,未經何滿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2329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