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單向自鎖式鋼筋快速接頭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21581.2 | 申請日: | 2020-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1916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8 |
| 發明(設計)人: | 潘國慶;姜弘;張銀屏;陳鼐基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5/18 | 分類號: | E02D5/18;E04C5/1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義律師事務所 31304 | 代理人: | 劉峰 |
| 地址: | 200011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單向 鋼筋 快速 接頭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單向自鎖式鋼筋快速接頭,包括傳力箱、螺紋夾片、彈性件、緩沖圈和對接筒,所述傳力箱的一側對接有待插入鋼筋,所述傳力箱的另一側連接所述對接筒,所述對接筒和所述螺紋夾片之間設有彈性件。本發明由于上述結構設計,通過自鎖的方式,在壓力作用下,實現了鋼筋的快速連接;在鋼筋籠施工過程中,可先將接頭擰入同一斷面位置的鋼筋,之后在機械作用下將該幅鋼筋籠與另一幅對接的鋼筋籠拼接,由于傳力箱存在著容錯余量,兩幅鋼筋籠之間能更好、更快地完成對接作業;與傳統機械接頭和焊接接頭相比,可進行批量作業,極大加快了施工進度,同時保證了工程質量,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鋼筋連接結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單向自鎖式鋼筋快速接頭。
背景技術
城市地下空間開發日益成熟,開發深度不斷加深,導致基坑工程中地下連續墻使用越發頻繁,其深度不斷加深,鋼筋及鋼筋接頭數量顯著增加,對鋼筋連接接頭的質量及施工時間要求均明顯提高。通常情況下,鋼筋籠中鋼筋是通過機械連接和焊接法實現鋼筋之間的連接以達到內力傳遞的作用。
鋼筋的機械連接指通過連接件(連接接頭)的機械咬合作用或鋼筋端面的承壓作用,將一根鋼筋中的力傳遞至另一根鋼筋的連接方法,目前連接件多采用直螺紋連接接頭。施工時通過力矩扳手,將接頭擰入兩頭鋼筋端部的直螺紋內,使得鋼筋與鋼筋之間通過直螺紋接頭機械連接在一起。
鋼筋焊接是用電焊設備將鋼筋沿軸向接長或交叉聯接。常用的鋼筋焊接方法有閃光對焊、電弧焊、電渣壓力焊、電阻點焊和鋼筋氣壓焊。對于常規結構構件,考慮到運輸條件及工程風險等因素,焊接作業通常在施工現場進行。
目前,常規結構,如地下連續墻鋼筋籠長度在40m~60m,最大長度可超過100m,而鋼筋出廠長度最長僅為12米,單幅地下連續墻內一般都含有多排鋼筋,這就導致鋼筋混凝土構件內存在極多的鋼筋接頭。對于直螺紋接頭,由于需與兩側鋼筋擰轉對接,在實際操作中經常出現兩側鋼筋擰入深度不一致,鋼筋螺紋裸露在接頭外部的現象,鋼筋傳力性能受到影響;鋼筋現場焊接更是質量難以保證,且實現機械化操作的可行性低,與未來工業發展的趨勢相違背。
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致力于解決上述技術缺陷。
發明內容
有鑒于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發明的技術目的在于解決上述背景技術提到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技術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單向自鎖式鋼筋快速接頭,包括傳力箱、螺紋夾片、彈性件、緩沖圈和對接筒,所述傳力箱的一側對接有待插入鋼筋,所述傳力箱的另一側連接所述對接筒,所述對接筒和所述螺紋夾片之間設有彈性件,所述彈性件的內側設置所述緩沖圈;所述傳力箱在所述待插入鋼筋的對接側設置有外張角度,且所述傳力箱在所述待插入鋼筋的對接側提供有插入角度和位置的容錯余量;優選的,所述彈簧夾片由多片構成一錐形結構,所述彈簧夾片由所述彈性件支撐,所述彈簧夾片的中間留有孔洞。
優選的,所述孔洞內側設置有螺紋,所述螺紋與所述待插入鋼筋端頭的螺紋相匹配。
優選的,所述對接筒的內壁設置有與先行插入鋼筋的螺紋相匹配的螺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本發明由于上述結構設計,通過自鎖的方式,在壓力作用下,實現了鋼筋的快速連接;在鋼筋籠施工過程中,可先將接頭擰入同一斷面位置的鋼筋,之后在機械作用下將該幅鋼筋籠與另一幅對接的鋼筋籠拼接,由于傳力箱存在著容錯余量,兩幅鋼筋籠之間能更好、更快地完成對接作業;與傳統機械接頭和焊接接頭相比,可進行批量作業,極大加快了施工進度,同時保證了工程質量,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傳力箱、2螺紋夾片、3彈性件、4緩沖圈、5待插入鋼筋、6先行插入鋼筋、7對接筒。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市城市建設設計研究總院(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2158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