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合并包裝輸送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21167.1 | 申請日: | 2020-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7170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8 |
| 發明(設計)人: | 傅德丙;吳聯平;鄧衛兵;戴海珊;張公敏;劉阿小;戴琪琳;戴曉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福建省閩安機械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G23/04 | 分類號: | B65G23/04;B65G15/30;B65G47/26;B65G47/68;B65B35/44;B65B35/56 |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誠得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5209 | 代理人: | 賴開慧 |
| 地址: | 362300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合并 包裝 輸送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輸送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合并包裝輸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第一步,將塊狀物品由多個輸入輸送帶輸入,而后輸入夾持輸送帶中,而后由夾持輸送帶輸出,使輸出的塊狀物品形成多個橫排,相鄰橫排之間存在間隔,且各橫排的數量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輸出;第二步,復數個橫排輸入至集合輸送帶上,所述集合輸送帶包括第一承托板、第一導向機構、撥送機構,從而實現撥送機構撥送時,相鄰橫排之間的間距在第一導向機構的作用下逐漸減小,直至相互抵靠形成包裝集合;第三步,將包裝集合輸出至輸出工位,進行操作。其解決了不利于對合并包裝的物品進行輸送的技術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輸送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合并包裝輸送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中國專利號:CN201621146559.6公開一種包裝機的輸送帶,包括輸送皮帶、驅動裝置、滾輪和支撐座,輸送皮帶纏繞于滾輪上,輸送皮帶表面具有凸棱,滾輪安裝在支撐座上,滾輪上開設有與凸棱相匹配的凹槽,驅動裝置安裝在支撐座上,并與滾輪連接。其公開了輸送皮帶與頭尾滾筒精準對接,但是針對現有的矩形物品包裝,特別是液體包裝類的矩形物品的包裝時,由于這種產品的受壓能力較弱,為防止產品損壞,通常都避免對這些產品進行較大力度的施壓。但是,由于輸送機構的限制,仍然很容易導致物品在輸送時碰撞、擠壓、變形,甚至于損壞。而且,現有越來越多的產品包裝為不同種類混合包裝,不同類型的物品生產線匯集輸送時,容易造成輸送物品的堆積混亂,持續輸送過程中各輸送物品受擠壓碰撞,外觀容易變形;輸送過程中輸送物品之間易產生間隙,導致打包后的物品貼合不緊密;普通輸送線輸送過程中難以對單次輸送數量進行控制。
發明內容
因此,針對上述的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合并包裝輸送方法。其解決了不利于對合并包裝的物品進行輸送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了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合并包裝輸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將塊狀物品由多個輸入輸送帶輸入,而后輸入夾持輸送帶中,夾持輸送帶包括設于機架上的至少兩個夾持機構,各夾持機構包括輸送帶、與輸送帶平行設置的輥組,而后由夾持輸送帶輸出,使輸出的塊狀物品形成多個橫排,相鄰橫排之間存在間隔,且各橫排的數量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輸出;
第二步,復數個橫排輸入至集合輸送帶上,所述集合輸送帶包括設于機架上的第一承托板、設于第一承托板兩側用于實現對物品導向以使物品聚集的第一導向機構、設于機架上用于將第一承托板上的物品撥送至輸出工位的撥送機構,從而實現撥送機構撥送時,相鄰橫排之間的間距在第一導向機構的作用下逐漸減小,直至相互抵靠形成包裝集合;
第三步,將包裝集合輸出至輸出工位,進行操作。
進一步的,所述輸出工位包括設于機架上的第二承托板、設于第二承托板上用于實現對物品平齊輸送的第二導向機構、設于機架上用于將撥送機構輸出物品撥送至下道工位的輸出機構,所述第一承托板與一端第二承托板平行對接,所述第一導向機構輸出端位于第二導向機構輸入端內側。
進一步的,所述橫排的數量為兩個,所述第二承托板中線上設有沿輸送方向設置的條狀的開口,所述輸出機構設于第二承托板下方,所述輸出機構上設有伸出開口的撥板。
進一步的,所述輥組由復數個轉動輥依次排列組成。
進一步的,所述夾持機構的數量為兩個,且設置有輥組一側相互靠近設置。
進一步的,所述輸送帶外側包覆有海綿帶體,各轉動輥外側設有海綿套。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導向機構包括設于第一承托板上靠近輸入輸送帶的固定座、兩夾持導向板,兩夾持導向板靠近輸出工位的一側與第一承托板鉸接相連,兩夾持導向板遠離輸出工位的一側上設有連接固定座的支撐件,兩夾持導向板之間的間距由靠近夾持輸送帶一端向另一端逐漸減小。
進一步的,所述支撐件為彈簧或可沿固定座滑動的連接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福建省閩安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經福建省閩安機械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2116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