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3D打印的稀土鎂合金粉體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20969.0 | 申請日: | 2020-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7244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5 |
| 發明(設計)人: | 王文禮;賀輪;楊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C22C23/06 | 分類號: | C22C23/06;C22C1/03;B22F9/04;B33Y70/00 |
| 代理公司: | 西安恒泰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 61216 | 代理人: | 李鄭建 |
| 地址: | 710055***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打印 稀土 鎂合金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3D打印的稀土鎂合金粉體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以一級純鎂、純鋅、Mg-30wt%Y中間合金、Mg-30wt%Sm中間合金、Mg-30wt%Zr中間合金為原料,首先用井式坩堝電阻爐,在CO2和SF6的混合保護氣氛中,熔鑄得到合金棒體;然后將合金棒體車去表面層后,用砂紙打磨20min,再用無水乙醇擦拭棒體表面,除去表面雜質;并將處理后的合金棒體置于充滿高純氬氣的手套箱中,采用不銹鋼細齒銼刀,以機械研磨的方法制備成稀土鎂合金粉體,最后將機械研磨后的稀土鎂合金粉體再經球磨機球磨,最終得到3D打印的稀土鎂合金粉體,制得該3D打印的稀土鎂合金粉體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組分組成:稀土元素Y:3.69%,稀土元素Sm:4.47%,Zn:2.47%,Zr:0.74%,余量為鎂和微量雜質,組分的百分比之和為100%;
所述的合金棒體的熔鑄工藝為:
將一級純鎂錠、純鋅、Mg-30wt%Y中間合金、Mg-30wt%Sm中間合金、Mg-30wt%Zr中間合金在保溫箱內預熱到180℃-200℃,并且在該溫度下保溫20min;同時,將井式坩堝電阻爐的爐溫度升至750℃,持續通入CO2和SF6的混合氣體,直至爐膛內空氣充分排出,再將純鎂錠置入爐膛內的坩堝中,待其熔化后將熔液表面的浮渣扒凈,提拉攪拌熔液3min,待熔液液面穩定,爐溫保持在750℃時加入純鋅,立即劇烈攪拌3min,待其完全熔化后,將熔液表面的浮渣扒凈,待爐溫回升到750℃時,加入Mg-30wt%Sm中間合金,并攪拌熔 液3min至Mg-30wt%Sm合金完全熔化,清理熔液液面浮渣,待爐溫回升到750℃時再依次加入Mg-30wt%Y中間合金,其處理方式與加入Mg-30wt%Sm中間合金一致,將爐溫調至780℃,SF6的氣體流量調至2.4L/min,溫度穩定后加入Mg-30wt%Zr中間合金,并立即扒去熔液表面浮渣,環繞攪拌熔液5min使Mg-30wt%Zr中間合金完全熔化,熔化后再次進行扒渣,待爐膛溫度上升至780℃后保溫靜置25-30min,最后將熔液隨爐冷卻至750℃,準備澆鑄;
澆鑄前對模具進行預熱處理,溫度為200℃,然后將靜置降溫后的熔體在鑄模的澆鑄口平穩澆鑄,同時采用CO2和SF6的混合保護氣氛進行保護以防止合金氧化,澆鑄完成后5min后開模取出鎂合金鑄錠并立即進行水冷,得到合金棒體;
所述稀土鎂合金粉體的球磨工藝為:將機械研磨后的稀土鎂合金粉體放在球磨罐中,同時向球磨罐里加入搪瓷球,保證球料比為3:1,將球磨罐密封,打開抽氣閥門,使用真空泵對球磨罐進行抽真空處理,抽氣時間為3min,抽氣速度為1L/min,抽真空結束后,關閉所有閥門;將球磨罐放在行星式球磨機中球磨,設置參數為:球磨時間6h,球磨機轉速為400rad/min,球磨處理后,將所得稀土鎂合金粉末在手套箱中進行篩分,選用200目的篩網,篩分粉末,最終得到3D打印的稀土鎂合金粉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3D打印的稀土鎂合金粉體的粒徑為40μm~70μm,平均粒徑為55μ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學,未經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2096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