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同步廣播的無線自組網及其數據傳輸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20911.6 | 申請日: | 2020-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46459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5 |
| 發明(設計)人: | 林英;于維川;商德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桑銳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12/00 | 分類號: | H04W12/00;H04W74/08;H04W84/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索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640 | 代理人: | 胡大成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東新區中國(上海)自由***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同步 廣播 無線 組網 及其 數據傳輸 方法 | ||
1.一種基于同步廣播的無線自組網的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所有節點模塊上電初始化,配置節點模塊處理器及通訊單元;
步驟S2、當第一節點模塊的UART接口接收到用戶數據后,其處理器對用戶數據進行處理;
步驟S3、所述第一節點模塊的處理器對處理后的數據包進行加密,等待發送;
步驟S4、所述第一節點模塊進行CSMA后,發送數據幀;
步驟S5、第二節點模塊的通訊單元收到數據后,進行解密;
步驟S6、第二節點模塊對接收到的數據進行CRC16校驗,若校驗不通過,則丟棄該包數據,重新進入接收狀態或休眠狀態,若校驗正確,則判斷該數據包是否轉發過,若轉發過,丟棄該數據包,若未轉發過,轉至步驟S7;
步驟S7、將數據包結構中權值項加1,再重新計算CRC16后加密數據,將數據包加入轉發隊列等待轉發,并將轉發信息寫到歷史記錄里;
步驟S8、再以接收到該數據包的時間為基準,等待100個位時鐘后,同步轉發該數據包。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同步廣播的無線自組網的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節點模塊上電初始化后,將節點模塊的處理器配置到休眠狀態,將節點模塊的通訊單元配置到休眠狀態或接收狀態;在通訊單元處于休眠狀態時,定時醒來檢測空中數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同步廣播的無線自組網的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S2中處理后的數據包格式為:|包類型|包號|權值|源地址|用戶數據|CRC16|。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基于同步廣播的無線自組網的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包類型:1字節,0代表心跳包,1代表數據包;
所述包號:1字節,為累加數(0-255),由發起方節點模塊每發一個包自動加1,255后重置為0;
所述權值:1字節,發送的節點模塊賦值為0,接收的節點模在收到的權值上加1再轉發;
所述源地址:5字節,發送的節點模塊的地址;
所述用戶數據:0-245個字節,心跳包時為0字節;
所述CRC16:2個字節,用于校驗數據。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同步廣播的無線自組網的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S3中的加密和所述的步驟S5中的解密,均采用AES-128算法。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同步廣播的無線自組網的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驟S4中CSMA分兩步,第1步是對信道進行檢測,檢測信道忙閑,當信道空閑時進行發送;第2步是在信道忙時進行延時退避,延時結束后再檢測,如果檢測還忙,則退避時間加倍。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一種基
于同步廣播的無線自組網的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信道忙閑的檢測是通過RSSI值判斷的,大于等于-100dBm的判斷為忙,小于-100dBm的判斷為閑。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同步廣播的無線自組網的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S6中判斷該數據包是否轉發過的依據是:判斷接收到的數據與存儲的數據的源地址和幀序號是否相同,如果都相同則判斷為已轉發過,丟棄該接收到的數據包,反之則判斷為未轉發過。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同步廣播的無線自組網的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為防止通訊阻塞,在轉發數據包后需等待兩個發送周期后才能再發起數據包。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同步廣播的無線自組網的數據傳輸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任一節點模塊配置為唯一的中心模塊,其余節點模塊配置為子節點,中心模塊周期發送心跳包,子節點在5個周期內未收到何心跳包,則標記為離網,通過串口通知用戶,一旦離網的子節點收到心跳包或數據包,則重新標記為在網狀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桑銳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上海桑銳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20911.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