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對稱載波消除光通信方法、可見光收發器及可見光通信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20833.X | 申請日: | 2020-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1183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0 |
| 發明(設計)人: | 任嘉偉;朱義君;汪濤;田忠駿;曲晶;張二峰;張艷語;李盾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B10/116 | 分類號: | H04B10/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林哲生 |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對稱 載波 消除 光通信 方法 可見光 收發 可見 終端 | ||
1.一種對稱載波消除光通信方法,其特征在于,應用于可見光通信終端與對端之間進行全雙工點對點通信;所述可見光通信終端與對端通視同一反射面;
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可見光通信終端向所述反射面發送第一可見光信號;
所述可見光通信終端接收可見光信號并轉化為第一目標電信號;其中,在所述對端向所述反射面發送第二可見光信號的場景下,所述第一目標電信號包括第一接收信號和第二接收信號;所述第一接收信號為:所述第一可見光信號傳輸至所述反射面、經所述反射面散射和反射后再被所述可見光通信終端接收下來的光信號并轉換為的電信號;所述第二接收信號為:所述第二可見光信號傳輸至所述反射面、經所述反射面散射和反射后再被所述可見光通信終端接收下來的光信號并轉換為的電信號;
所述可見光通信終端向所述反射面發送參考信號對應的可見光信號;所述參考信號的幅度已知;
所述可見光通信終端根據返回信號和所述參考信號的幅度,計算信道響應;
其中,所述信道響應用于進行信道估計;
所述返回信號為:所述參考信號對應的可見光信號傳輸至所述反射面、被所述反射面散射和反射后再被所述可見光通信終端接收下來的光信號并轉換為的電信號;
所述可見光通信終端對所述第一可見光信號進行信道估計,得到估計信號,所述估計信號為所述第一接收信號的估計信號;
所述可見光通信終端在所述第一目標電信號中減去所述估計信號,得到的第二目標電信號;其中,所述第二目標電信號為所述第二接收信號的估計信號。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見光通信終端與所述對端的通視角在所述反射面上具有重疊區域。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目標電信號中減去所述估計信號包括:
在所述第一目標電信號的幅度上減去所述估計信號的幅度。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當所述可見光通信終端發送所述參考信號對應的可見光信號時,所述對端處于靜默狀態。
5.一種可見光收發器,其特征在于,應用于如權利要求1-4任一項的可見光通信終端;
所述可見光收發器包括:
發送器,用于:
向反射面發送第一可見光信號;其中,所述可見光通信終端與對端通視所述反射面;
接收器,用于:接收可見光信號并轉化為第一目標電信號;其中,在所述對端向所述反射面發送第二可見光信號的場景下,第一目標電信號包括第一接收信號和第二接收信號;所述第一接收信號為:所述第一可見光信號傳輸至所述反射面、經所述反射面散射和反射后再被所述可見光收發器接收下來的光信號并轉換為的電信號;所述第二接收信號為:所述第二可見光信號傳輸至所述反射面、經所述反射面散射和反射后再被所述可見光收發器接收下來的光信號并轉換為的電信號;
信道估計單元,用于:
在進行信道估計之前,向所述反射面發送參考信號對應的可見光信號;所述參考信號的幅度已知;
根據返回信號和所述參考信號的幅度,計算信道響應;
其中,
所述信道響應用于進行信道估計;
所述返回信號為:所述參考信號對應的可見光信號傳輸至所述反射面、被所述反射面散射和反射后再被所述可見光收發器接收下來的光信號并轉換為的電信號;
估計單元,用于:對所述第一可見光信號進行信道估計,得到估計信號,所述估計信號為所述第一接收信號的估計信號;
消除單元,用于:在所述第一目標電信號中減去所述估計信號,得到的第二目標電信號;其中,所述第二目標電信號為所述第二接收信號的估計信號。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見光收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見光通信終端與所述對端的通視角在所述反射面上具有重疊區域。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見光收發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目標電信號中減去所述估計信號的方面,所述消除單元具體用于:
在所述第一目標電信號的幅度上減去所述估計信號的幅度。
8.一種可見光通信終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5-7任一項所述的可見光收發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未經中國人民解放軍戰略支援部隊信息工程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20833.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慣性粘滑驅動電路的放大器
- 下一篇:液相放電沖擊波破巖實驗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