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鎖安全聯網與控制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19957.6 | 申請日: | 2020-01-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61454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15 |
| 發明(設計)人: | 陳建昌;鄭權;周黎;蘇武龍;勞鵬飛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微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7C9/00 | 分類號: | G07C9/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凱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44259 | 代理人: | 賀秀梅 |
| 地址: | 510000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東環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安全 聯網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智能鎖安全聯網與控制的方法,通過用戶在智能終端對智能鎖進行操作之前,必須先通過智能終端識別碼認證、生物特征認證才能登陸上智能終端,才能執行其他操作,如果登陸不上,用戶執行不了任何操作,有效防止了由于智能終端被他人盜用,或者用戶賬號信息泄露等情況而導致智能鎖被輕易解鎖的情況出現;此外,用戶登陸上智能終端后才能從管理平臺上獲取通訊密匙,在通訊過程中始終采用高安全的非對稱加密方式,結合時間同步、數據校驗等手段,并且在將智能終端與智能鎖進行綁定關聯時,需要智能鎖管理員進行認證后才能完成綁定操作等,從而進一步保證了智能鎖聯網管理控制的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安全聯網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智能鎖安全聯網與控制的方法。
背景技術
智能門鎖行業近幾年來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門鎖能夠通過與智能終端連接從而實現控制的功能,目前具有網絡功能的電子鎖在酒店,賓館,辦公樓,倉庫等場所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
但是,現有技術中,大部分智能門鎖都是通過無線通訊的方式直接與智能終端進行連接,任何智能終端都能夠與智能門鎖進行連接,同時,智能終端與智能門鎖進行通訊時,通訊數據容易被竊取,從而導致智能門鎖容易被破解,安全性能較差。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出一種智能鎖安全聯網與控制的方法,能夠解決現有技術中智能終端與智能鎖連接所存在的安全性能較差的問題。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智能鎖安全聯網與控制的方法,所述方法基于智能鎖、管理平臺和智能終端;其中,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S1,配置智能鎖通訊及加解密的相關信息;
步驟S2,配置智能鎖管理員信息;
步驟S3,依據管理平臺進行智能終端用戶賬號配置;
步驟S4,依據智能終端綁定智能鎖和管理平臺用戶;
步驟S5,智能終端聯網對智能鎖進行管理。
作為所述智能鎖安全聯網與控制的方法的進一步可選方案,所述智能鎖包括顯示屏、密碼鍵盤、非接觸式加密卡、生物特征識別模塊、與智能終端進行通訊的近距離通訊模塊和與管理平臺進行通訊的廣域物聯網通訊模塊。
作為所述智能鎖安全聯網與控制的方法的進一步可選方案,所述步驟S1中的通訊及加解密的相關信息,包括一個唯一ID,以及兩組非對稱加密密匙。
作為所述智能鎖安全聯網與控制的方法的進一步可選方案,所述兩組非對稱加密密匙組包括第一組密匙和第二組密匙。
作為所述智能鎖安全聯網與控制的方法的進一步可選方案,所述第一組密匙包括第一加密密匙和第一解密密匙,所述第二組密匙包括第二加密密匙和第二解密密匙。
作為所述智能鎖安全聯網與控制的方法的進一步可選方案,所述步驟S2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21,戶輸入任意驗證信息進行開鎖;
步驟S22,開鎖后根據要求進行管理員密碼、卡和生物特征的設置;
步驟S23,管理員通過密碼、卡和生物特征進行認證后進入管理員模式;
步驟S24,根據需要添加普通用戶的密碼、卡、生物特征。
作為所述智能鎖安全聯網與控制的方法的進一步可選方案,所述步驟S3包括以下子步驟:
步驟S31,通過智能終端在管理平臺注冊開通用戶賬號;
步驟S32,獲取智能終端識別碼和用戶的生物特征信息,并上報管理平臺與用戶賬號進行綁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微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微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19957.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