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和器件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18797.3 | 申請日: | 2020-01-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43465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21 |
| 發明(設計)人: | 顏豐文;黃尊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D307/77 | 分類號: | C07D307/77;C07D307/91;C07D333/50;C07D333/76;C07D405/10;C07D409/10;C07F7/08;C09K11/06;H01L51/54;H01L51/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張晶;蔣洪之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有機 電致發光 材料 器件 | ||
本發明涉及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和器件。本發明涉及一種有機化合物,其具有式(1)結構:還描述其在有電致發光器件的應用。
相關申請
本申請要求2019年1月15日提交的美國專利申請第16/248,743號的優先權,其全部公開內容通過全文引用整體并入本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有機電致發光(electroluminescence;簡稱EL)材料和器件,具體涉及一種有機化合物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與過去相比,有機化合物的有機電致發光(organic EL)器件,即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器件
如本文所用,通常“頂部”意指離基板最遠,而“底部”意指最靠近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基板。在第二層被描述為“在”第一層“上”的情況,是指第二層被安置于離基板較遠處。不過,除非明文規定第二層“與”第一層“接觸”,否則第二層與第一層之間可以存在其它層。舉例來說,即使陰極和陽極之間存在多個有機化合物薄膜層,仍可以將陰極描述為是“在”陽極“上”。
發明內容
根據本發明的實施例,公開一種有機化合物,以下式(1)表示:
下組成的群組:烷基、烷氧基、芳烷基、鹵化物、單環芳族基團、多環芳族基團、單環雜芳族基團、多環雜芳族基團、鹵素、和其組合;其中每個R1取代基任選地被苯基、聯苯基、萘基、異丙基、辛氧基、甲基、或乙基取代;并且其中基團P任選地被烷基取代。
附圖說明
圖1、圖2、圖3顯示本發明多種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示意圖。
圖中:110透明電極 120電洞注入層 130電洞傳輸層 140發光層
150電洞阻擋層 160電子傳輸層 170電子注入層 180金屬電極
210透明電極 220電洞注入層 230電洞傳輸層 240E發光層
250電洞阻擋層 260電子傳輸層 270電子注入層 280金屬電極
310透明電極 320電洞注入層 330電洞傳輸層 340E發光層
350電洞阻擋層 360電子傳輸層 370電子注入層 380金屬電極
EX示例化合物 D1客體材料(發光層的摻雜劑材料)
101、201、301有機電致發光器件。
具體實施方式
從當前本領域的有機化合物研發實踐來看,受體構件的開發與試驗,往往成為新有機化合物研發的突破口。針對受體構件所標定的缺口或特定層,研發具有OLED光電機理作用,可以實際解決技術問題的新有機化合物,既是研發階段的主要思路與途徑之一,同時也是提出專利申請的關鍵技術基礎。由于上述光電機理的研究方式,已經成為本領域研發有機化合物的關鍵工作,在確定本申請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時,即不宜脫離本領域的研發實踐和客觀規律。同樣是分析發明構思的過程,如果可以遵循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研發思路,體會發明創設的歷程,從本質上把握申請人的技術貢獻,會有助于更準確地確定化合物發明實際解決的技術問題,并且為技術啟示的判斷打下深厚基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機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1879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物品收納構造
- 下一篇:商品數據處理裝置及控制方法、可讀存儲介質、電子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