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催化劑載體專用摻氮成型活性炭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15746.5 | 申請日: | 2020-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8683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2 |
| 發明(設計)人: | 夏海岸;姜忠國;賀澤華;曾蘭;楊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林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1B32/336 | 分類號: | C01B32/336;C01B32/324;C01B32/318;B01J27/24;C07C209/36;C07C211/58 |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2215 | 代理人: | 嚴海晨 |
| 地址: | 210037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催化劑 載體 專用 成型 活性炭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催化劑載體專用摻氮成型活性炭的制備方法,以木質生物質為起始原料,經過摻氮、加入粘結劑,混捏、成型,最后碳化、活化工藝生產,制備成強度高、氮含量0.5%?10%、比表面積600~1200 cm3/g,灰分較低的催化劑載體專用摻氮成型活性炭。本發明的催化劑載體專用摻氮成型活性炭具有較高的比表面積、發達的孔隙結構、強度高等優點。負載的貴金屬催化劑粒徑小,催化活性高,在1,8?二硝基萘催化加氫反應中,表現出100%的轉化率和99%的產物收率。本發明具有原料來源廣泛,生產工藝綠色環保等優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一種催化劑載體專用摻氮成型活性炭的制備方法,屬于成型活性炭制備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催化劑載體是催化劑的重要組成成分,其中活性炭載體在工業上已經獲得廣泛應用,特別是Pd/C、Pt/C、Ru/C等貴金屬加氫催化劑。粉狀活性炭載體由于粒徑比較小,機械強度差、反應后不容易分離回收。特別對于空速較高的氣-固相反應,其氣體阻力比較大,因此,高性能成型載體活性炭的開發是一個研發的熱點。
現在商業上應用的催化劑載體成型活性炭由于只含有表面含氧基團,和貴金屬組分作用力弱,在反應的條件下容易發生團聚成較大的納米顆粒,從而使催化劑活性下降甚至失活。因此,開發新一代催化劑載體成型活性炭勢在必行。
為了提高貴金屬活性組分的穩定性以及提高催化劑的活性,一個有效的方式是對活性炭材料進行摻雜(N、S、B、P等),從而形成一些缺陷位或者形成新的錨定位,有利于提高貴金屬的分散度,降低貴金屬的用量。
近年來,國內外研發機構對摻氮活性炭進行了研發工作。摻氮活性炭具有發達的孔隙結構以及獨特的表面性質,在燃料電池、超級電容器、多相催化、化學傳感器等領域顯示了巨大的潛力。摻氮活性炭的常見制備方法有:模板法、后處理法、炭化/活化含氮碳前驅體法。
專利(201510576459.7、201711187796、201710343359.2、201811062254.0、201910674408 .X)公開了用豆渣、小麥粉、廢棄活性炭為碳源,和含氮的前驅體為氮源,在高溫熱解得到粉狀的活性炭,但制備的活性炭由于粒徑比較小,機械強度低、不容易成型、比表面積小等缺點,不適合作為氣固相反應的催化劑載體。
專利(2013103171924,一種利用三聚氰胺廢棄物制備摻氮活性炭的方法)公開了一種以木屑和三聚氰胺為廢棄物為起始原料,經混合、炭化得到摻氮的活性炭。這種方法所得到的活性炭材料容易堵塞孔道,所得到的活性炭孔隙不發達,比表面積小,并且材料是粉狀的,不能用于作為催化劑載體。
專利(CN 105948045A)公開了一種以淀粉為碳源、以含氮化合物為氮源,經過糊化、水熱、碳化與活化等步驟制備出氮摻雜淀粉基活性炭微球材料。發明專利(201710343359.2)公開了一種以天然淀粉為原料,以無機鹽為模板劑,成型、經高溫碳化、水洗除去無機鹽,最后制備了一種淀粉基氮摻雜中孔成型炭。然而,以上專利中得到氮摻雜淀粉基活性炭,都采用可食用的淀粉為原料,價格昂貴,制備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富營養化的工業廢水,污染嚴重。并且得到的炭材料孔隙結構不發達,機械強度差不適合應用于固定床催化劑載體。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出的是一種催化劑載體專用摻氮成型活性炭的制備方法,其目的在于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以不可食用的木質生物質為原料,成本低廉,來源廣泛,并且經過高溫氣體活化,所得到的成型炭孔隙結構發達,比表面積大,機械強度高,并且表面含有豐富的“表面缺陷”,負載貴金屬后催化劑穩定性好,活性高,工藝綠色環保等優點。
本發明的技術解決方案:一種催化劑載體專用摻氮成型活性炭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工藝步驟:
(1)以木質生物質為起始原料,在300-1000 oC和含氮的有機前驅體或者含氮的無機摻氮劑反應,制備摻氮炭材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林業大學,未經南京林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15746.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車輛軌跡的風險確定方法及裝置
- 下一篇:一種便攜式汽車排氣管切斷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