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基于5G條件下的異構網絡通信干擾模型建立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15106.4 | 申請日: | 2020-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62711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3 |
| 發明(設計)人: | 張海嘉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B17/391 | 分類號: | H04B17/391;H04B17/345;H04W16/18;H04W16/22;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化育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833 | 代理人: | 尹均利 |
| 地址: | 710000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條件下 網絡 通信 干擾 模型 建立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基于5G條件下的異構網絡通信干擾模型建立方法,參考LTE以及5G方面現有的可靠性模型,進行類比學習,對于信道干擾模型需要的數學工具進行充分學習,建立物理層仿真模型,在傳統通信系統條件下,建立模擬宏小區,微蜂窩小區、微微蜂窩小區、毫微微蜂窩小區,針對不同條件架設基站,加入5G條件和對應特性并建模,進行模擬仿真,最后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對已建立的信道干擾模型進行仿真實現。本發明通過對現有信道干擾模型的研究,在現有信道干擾模型的基礎上加入5G網絡內容,在5G超密集異構網絡下,對其在5G情況下的干擾進行研究,最終對信道干擾模型進行規劃和優化,達到為5G相關工程和工作作出依托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基于5G條件下的異構網絡通信干擾模型建立方法。
背景技術
下一代移動通信系統網絡融合加快,移動互聯網應用高速發展,使得有關的新技術和新應用成為移動通信系統研究的重大內容。在新的應用場景下,由于存在多徑傳播和時變性,作為傳播媒介的無線信道,對無線通信系統的性能有著巨大的影響。由于下一代通信網絡對信道容量、頻譜效率等方面的要求更高,需要更大的頻譜帶寬支持,而相比于第四代通信系統,在多網絡環境下,5G系統會出現不同的干擾。為了滿足數據流量井噴式增長以及用戶體驗速率提高10-100倍的需求,下一代移動通信5G異構網絡部署將使用超密集網絡,超密集網絡的部署是通過在原有的異構網絡里增加大量的低功率基站節點,包括微蜂窩基站、微微蜂窩基站、毫微微蜂窩基站(又稱家庭基站)、端到端節點(D2D)等。5G系統中節點的部署密度將超過現在的10倍以上。雖然超密集網絡縮小了終端用戶與節點基站之間的距離,使得網絡頻譜效率大幅度提升,系統容量得到擴展,但是低功率節點數目的劇增,節點間距離的縮小,越來越密集的網絡節點部署使得網絡拓撲結構更加密集化、異構化和復雜化,這樣就導致干擾環境更加復雜化。因此,研究5G異構網絡干擾的建模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5G條件下的異構網絡通信干擾模型建立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基于5G條件下的異構網絡通信干擾模型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參考LTE以及5G方面現有的可靠性模型,進行類比學習;
S2:對于信道干擾模型需要的數學工具進行充分學習,建立物理層仿真模型;
在傳統通信系統條件下,建立模擬宏小區,微蜂窩小區、微微蜂窩小區、毫微微蜂窩小區,針對不同條件架設基站,加入5G條件和對應特性并建模,進行模擬仿真;
S3:通過考慮5G條件下的各種并行信道干擾問題,優化信道干擾模型,達到做出為后續各項5G工程做出依托的優良模型;
S4:對于現有LTE系統理論模型進行研究,其次利用隨機過程等數學工具對加入5G傳輸特性后的宏蜂窩小區進行模型建立,然后分析5G環境下的各種干擾方式和干擾可能性,最后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對已建立的信道干擾模型進行仿真實現。
優選的,對傳統LTE通信系統的信道干擾模型進行研究,了解傳統正六邊形網絡模型等傳統模型對于接入點選擇機制的相關內容,隨后對新型5G異構微蜂窩場景隨機幾何干擾模型進行研究。
優選的,對于異構網絡進行探究,包括其產生的干擾方式。
優選的,5G超密集網絡在原有異構網絡中加入的異構網絡里增加大量的低功率基站節點,從而達到擴展傳統通信模型,建立5G條件下的信道干擾模型并對其做出仿真,并對其進行優化完成建模。
優選的,研究學習現有LTE系統下的信道干擾模型,為后續建模做準備,挖掘LTE環境下的傳輸特性,干擾方式。
優選的,學習5G方向對于信道干擾模型的相關文獻,深入學習5G相關傳輸特性以及新興技術,對于5G環境下可能出現的干擾方式和可能性進行文獻調查,讓建模方面更加全面。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未經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1510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