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建筑垃圾在堆山造景工程中協同利用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14593.2 | 申請日: | 2020-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06598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5-28 |
| 發明(設計)人: | 詹良通;徐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浙江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E02D17/18 | 分類號: | E02D17/18;E02D3/00;E02D3/08;E02D3/10;E03F3/04;B44C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維律師事務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建筑 垃圾 堆山造景 工程 協同 利用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建筑垃圾在堆山造景工程中協同利用方法,包括:再生粗骨料用于碎石樁、工程渣土用于堆山體、再生細骨料用于水平排水層、大粒徑廢棄石料用于坡腳反壓層、預篩分渣土和再生細骨料用作封頂覆蓋層。本發明充分發揮不同種類建筑垃圾的工程特性,在堆山造景工程不同部位加以利用,解決我國南方堆山造景工程存在的穩定安全和水土保持問題,包括:1)堆山體荷載大易造成軟土地基失穩、差異沉降的問題,2)高含水率工程渣土排水固結慢易造成堆山體滑坡等問題;3)雨水入滲造成堆山填土軟化及雨水沖刷植被層問題。通過本發明技術方案實現我國南方地區工程渣土堆山體堆得高、堆得穩,同時為五大類建筑垃圾提供出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工程建設技術領域,具體為建筑垃圾在堆山造景工程中協同利用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我國正處于快速城鎮化階段,各城市地下空間大規模開發建設,產生了大量的建筑垃圾。建筑垃圾是指對各類建筑物和構筑物及其輔助設施等進行建設、改造、裝修、拆除、鋪設等過程中產生的各類固體廢棄物,主要包括工程渣土、工程泥漿、工程垃圾、拆除垃圾和裝修垃圾五大類。工程渣土是指各類建(構)筑物、管網、道橋等在建設過程中開挖土石方產生的棄土。工程垃圾是指各類建(構)筑物、管網、道橋等在新建、改(擴)建過程中產生的混凝土、瀝青混合料、砂漿、模板等棄料。拆除垃圾是指各類建(構)筑物、管網、道橋等拆除過程中產生的混凝土、砂漿、磚瓦、陶瓷、石材、金屬、木材等廢棄物。通過重型篩等設備將工程垃圾和拆除垃圾中分離出來粒徑小于2mm的細粒物質稱為預篩分渣土。利用工程垃圾和拆除垃圾中的混凝土、磚瓦、石材等經除土、破碎和篩分等工藝制成的骨料稱為再生骨料,其中粒徑大于2mm小于4.75mm的顆粒稱為再生細骨料,粒徑大于4.75 mm的顆粒稱為再生粗骨料。
我國大量建筑垃圾被隨意丟棄或簡易填埋,這種粗放式處置方式不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易造成安全隱患和環境污染。我國南方沿江沿海地區利用工程渣土進行堆山造景時存在以下特征:1)天然地基多為軟土地基,難以承受堆山體巨大且分布不均勻的荷載,容易出現地基土剪切破壞、不均勻沉降過大等問題;2)工程渣土具有含水率高、抗剪強度低、排水固結慢等特征,容易誘發堆山體局部坍塌、整體滑移等現象;3)多為濕潤氣候區,常年雨水充沛,容易發生雨水沖刷造成山體水土流失、雨水入滲造成填土軟化等問題。因此,亟需研發可靠的高含水率工程渣土堆山技術,技術內容包括軟土地基處理、堆體穩定控制、坡面雨水防滲等。若能利用建筑垃圾進行堆山造景,既能解決建筑垃圾的出路問題以及公園綠地建設土石料的來源問題,也是響應我國建設節約型城市園林綠化號召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變廢為寶、改善人居環境的重要舉措。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建筑垃圾在堆山造景工程中協同利用方法,其充分發揮不同種類建筑垃圾的工程特性,在堆山造景工程不同部位加以利用,解決我國南方堆山造景工程存在的穩定安全和水土保持問題,包括:1)堆山體荷載大易造成軟土地基失穩、差異沉降的問題,2)高含水率工程渣土排水固結慢易造成堆山體滑坡等問題;3)雨水入滲造成堆山填土軟化及雨水沖刷植被層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建筑垃圾在堆山造景工程中協同利用方法,其堆山造景工程主體部分全部采用建筑垃圾進行建造,包括:再生粗骨料用于碎石樁、高含水率工程渣土用于堆山體、再生細骨料用于水平加筋排水層、大粒徑廢棄石料用于坡腳反壓層、以及預篩分渣土和再生細骨料用于封頂覆蓋層。
更進一步地,利用再生粗骨料的骨架支撐作用和再生細骨料的良好排水性能,采用與山體荷載相適應的再生粗骨料碎石樁解決軟土地基承載力不足問題,設置水平加筋排水層用于控制軟土地基差異沉降。
更進一步地,將堆山體荷載等效成為由n級臺階組合而成的荷載單元,并將地基表面相應地劃分成n個區域,基于每個區域的堆山荷載和地質勘察資料進行樁體設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浙江理工大學,未經浙江大學;浙江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1459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