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水下可維干式工作艙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14236.6 | 申請日: | 2020-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1916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29 |
| 發明(設計)人: | 陳偉華;周佳;張文忠;張愛鋒;劉艷敏;葉效偉;俞圣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E21B41/00 | 分類號: | E21B41/00;E21B43/01 |
| 代理公司: | 無錫華源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28 | 代理人: | 聶啟新 |
| 地址: | 214082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下 可維干式 工作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水下可維干式工作艙,包括兩端帶球封頭的圓柱形耐壓艙,其頂部設有對接裝置,底部通過支架固定安裝在壓重底座上;所述對接裝置與艙體連通處設有雙向啟閉艙門;艙體的艙壁上設有觀察窗、濕插拔接口和生產管線接口;艙體內底部設有甲板,沿艙體艙壁,從甲板至雙向啟閉艙門處設有扶梯;甲板上設有控制柜,甲板下部的艙體內設有氧燭,二氧化碳吸收器及蓄電池組。本發明結構緊湊合理,操作方便,可為水下生產系統設備提供干式常壓工作環境,及深海原位維護維修的工作方式。可通過內部載人、設置觀察窗、搭載水聲通信模塊等,為水下生產系統提供原位觀察、監測手段,成為水下生產系統無人作業裝備的協同控制中心。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下作業裝置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水下可維干式工作艙。
背景技術
傳統水下油氣生產系統的維護維修需要借助于水面母船輔助支持的ROV、AUV等水下無人作業工具,存在水下作業能力不足、作業效率低下、作業范圍受限及受海面惡劣天氣影響的問題,更多設備需要通過水面船舶起吊,吊放到水面母船進行維護維修。另外傳統水下生產設備需要自身抵抗外部水壓、海流、腐蝕等因素帶來的不利影響,生產效率嚴重落后于陸上油氣開采。
發明內容
本申請人針對上述現有生產技術中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合理的水下可維干式工作艙,可為水下生產系統設備提供干式常壓的工作環境、及深海原位維護維修的工作方式。
本發明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水下可維干式工作艙,包括艙體,所述艙體為兩端帶球封頭的圓柱形耐壓艙,其頂部艙口處設有對接裝置,底部通過支架固定安裝在壓重底座上;所述對接裝置與艙體連通處設有雙向啟閉艙門;艙體的艙壁上設有觀察窗、濕插拔接口和生產管線接口;艙體內底部設有甲板,沿艙體艙壁,從甲板至雙向啟閉艙門處設有扶梯;甲板上設有控制柜,甲板下部的艙體內設有氧燭,二氧化碳吸收器及蓄電池組。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進一步改進:
所述支架的結構為:包括套設在艙體外壁上的環形架,環形架一圈設有承托艙體底部半球面的弧形撐,環形架一圈通過斜撐桿件與所述壓重底座連接,艙體通過爆炸螺栓和固定盤與斜撐桿件連接。
甲板上設有用于存放水下生產設備的設備存放區。
所述控制柜內部設有實時監控艙內環境的環境監測系統、及進行信息采集與指令發布的集控模塊。
所述雙向啟閉艙門頂部設有應急通訊浮標。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發明結構緊湊、合理,操作方便,可為水下生產系統設備提供干式常壓工作環境,及深海原位維護維修的工作方式。通過內部載人、設置觀察窗、可搭載水聲通信模塊等,為水下生產系統提供原位觀察、監測手段,成為水下生產系統無人作業裝備的協同控制中心。艙體頂部設有對接裝置,可與載人航行器水下對接,實現人員進入、信息采集、能源補給、維護維修等,該作業方式不受海面風浪影響,為部分水下生產設備提供常壓工作環境,延長作業時間,提高作業效率,增強作業可靠性。應急或需要水面維護維修時,工作艙可通過引爆爆炸螺栓斷開與壓重底盤的連接,靠自身浮力自行上浮至水面。
同時,本發明還具有如下優點:
艙體頂部設有對接裝置,可與載人航行器水下對接,實現人員進入、信息采集、能源補給、維護維修等;
作業方式不受海面風浪影響,可延長作業時間,提高作業效率,增強作業可靠性;
應急或需要水面維護維修時,工作艙可通過引爆爆炸螺栓斷開與壓重底盤的連接,靠自身浮力自行上浮至水面。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同載人航行器對接后狀態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未經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14236.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