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免維護自動續能的感應放水裝置及其工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14147.1 | 申請日: | 2020-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21952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6-02 |
| 發明(設計)人: | 于義琳;劉冬昱;王福生;徐艷麗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北林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K31/06 | 分類號: | F16K31/06;F03B13/00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陽光惠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劉景祥 |
| 地址: | 150040 黑龍*** | 國省代碼: | 黑龍江;2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維護 自動 感應 放水 裝置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免維護自動續能的感應放水裝置及其工作方法。所述管道葉輪發電機(1)的一側與進水口(6)相連接,所述管道葉輪發電機(1)的另一側與電磁閥(2)相連接,所述電磁閥(2)與排水口(7)相連接,所述管道葉輪發電機(1)和電磁閥(2)均與控制器(5)相連接,所述蓄電池(4)為管道葉輪發電機(1)、電磁閥(2)、紅外感應器(3)和控制器(5)供電;所述進水口(6)連接市政管道。使所有的水流經過葉輪,充分發揮水流動能,實現更高效的能量回收。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感應放水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免維護自動續能的感應放水裝置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常用的感應放水裝置,由紅外感應器、電磁閥、供電裝置組成。供電裝置為紅外感應器和電磁閥供電,通過紅外感應器感知人體的紅外線,電磁閥被觸發打開,市政管路里的水放出。供電裝置為該系統提供能源,通常采用電池供電或外接電源的形式。電池供電往往需要經常更換電池,外接電源會帶來漏電隱患,給日常生活帶來不便。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免維護自動續能的感應放水裝置及其工作方法,使所有的水流經過葉輪,充分發揮水流動能,實現更高效的能量回收。
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一種免維護自動續能的感應放水裝置,所述感應放水裝置包括管道葉輪發電機1、電磁閥2、紅外感應器3、蓄電池4、控制器5、進水口6和排水口7,所述管道葉輪發電機1的一側與進水口6相連接,所述管道葉輪發電機1的另一側與電磁閥2相連接,所述電磁閥2與排水口7相連接,所述管道葉輪發電機1和電磁閥2均與控制器5相連接,所述蓄電池4為管道葉輪發電機1、電磁閥2、紅外感應器3和控制器5供電;所述進水口6連接市政管道。
進一步的,所述管道葉輪發電機1包括主殼體11、隔離體12、蓋體13、葉輪14、永磁轉子15、銅套16、定子線圈17、電路板18、內密封圈19、外密封圈20和螺釘孔21,所述葉輪14的軸心套接銅套16,所述葉輪14的內壁與永磁轉子15固定連接,所述永磁轉子15與銅套16之間設置隔離體12且隔離體12扣設在銅套16和葉輪14的軸心上端,所述隔離體12分隔開銅套16與定子線圈17,所述葉輪14的外壁裝入主殼體11內,所述隔離體12與主殼體11通過內密封圈19密封連接,所述隔離體12與蓋體13通過外密封圈20密封連接,所述蓋體13與電路板18通過支柱22相連接,所述螺釘孔21貫穿主殼體11、隔離體12和蓋體13。
進一步的,所述隔離體12包括Z型上環12-1、L型凹槽12-2和n型凸槽12-3,所述Z型上環12-1與L型凹槽12-2的豎直壁上端一體固型,所述L型凹槽12-2的橫向壁下端與n型凸槽12-3的下端一體固型。
利用上述一種免維護自動續能的感應放水裝置的工作方法,首先用蓄電池4供應紅外感應裝置3和電磁閥2的作業過程中能量消耗,同時作業過程中管路水流流動,將自動啟動葉輪發電機1發電,將每次工作全部水的動能轉化成電能,完全補償蓄電池4損耗電量。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發明一種免維護自動續能的感應放水裝置及其工作方法,實現了完整的能量消耗—能量產生和能量補充,不需要提供額外的能量,結構穩定,節能環保。
附圖說明
圖1本發明結構示意圖。
圖2本發明管道葉輪發電機剖視圖。
圖3本發明管道葉輪發電機隔離體剖視圖。
圖4本發明管道葉輪發電機水壓-電壓曲線圖。
具體實施方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北林業大學,未經東北林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1414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