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管廊智能在線監測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13551.7 | 申請日: | 2020-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9962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6 |
| 發明(設計)人: | 詹姆斯·劉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泓業致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8B17/10 | 分類號: | G08B17/10;G08B17/06;G08B17/12;G01D2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愛智慧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14 | 代理人: | 梁波 |
| 地址: | 100080 北京市海淀區***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在線 監測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管廊智能在線監測系統,包括面式溫度傳感裝置包括紅外成像儀和/或紫外光譜監測儀,用于采集管廊內溫度場分布信息;主動煙霧傳感裝置包括煙霧探測器、風機以及吸氣系統,風機用于增加管廊內氣流動力,吸氣系統用于吸引氣流流向煙霧探測器,煙霧探測器感應氣流中煙霧濃度信息;控制系統,用于接收所述溫度分布信息以及煙霧濃度信息進行數據處理以及發出控制信號至所述所述面式溫度傳感裝置以及主動煙霧傳感裝置;本發明監測系統尤其適用于電纜地下管廊的監測,當然也適用于包括電纜設施的綜合管廊的監測;本系統監測參數全面、對警情監測能力強、靈敏度高,利于地下管廊設施的安全、穩定、可靠運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管廊監測技術領域,具體而言,為一種管廊智能在線監測系統。
背景技術
電力管廊是在城市道路的地下空間建造的專門用于電力電纜輸送電力的隧道,也可以與天然氣、通信等設備構成綜合管廊;廊短則幾公里,長則幾十或數百公里,巡檢人員不可能實時完全掌握管廊內的運行工況,因此其安全運行狀態,故障狀態,運維人員工作的環境狀態均為管廊管理環境中的重中之重,但現有的技術在進行上述目的應用中,尚存在一些缺陷。
例如,目前的電力管廊內都是通過點式監測或線式監測,即管廊內隔一段距離的穹頂上設置一監測點安裝一組傳感器監測管廊內環境參數,其在電力設備彌補的地下管廊內,抗電磁干擾能力差,且自然狀態下,對管廊內環境參數也較為遲鈍;并且電力管廊內的線式監測,即電力輸送管路外設置一條或兩條線式傳感器(光纖溫度傳感器)對管路溫度進行監測,光纖溫度傳感器不僅需要順沿輸送管路全線安裝,并且如果中間任意點或任意段的光纖溫度傳感器與輸送管路貼合不緊密,都會使得對該點或段的溫度監測遲鈍;而且,輸送管路外徑較大,如果遠離光纖溫度傳感器的表面局部高溫,光纖傳感器未必能及時監測到,可靠性差。
針對上述的諸如此類弊端,特提出本發明。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缺陷,本發明提供一種管廊智能在線監測系統,以提高管廊內的監控可靠度。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管廊智能在線監測系統,包括控制系統、面式溫度傳感裝置以及主動煙霧傳感裝置;面式溫度傳感裝置和主動煙霧傳感裝置與控制系統電性連接和/或通信連接;
其中所述面式溫度傳感裝置包括紅外成像儀和/或紫外光譜監測儀,用于采集管廊內溫度場分布信息;
所述主動煙霧傳感裝置包括煙霧探測器、風機以及吸氣系統,風機用于增加管廊內氣流動力,吸氣系統用于吸引氣流流向煙霧探測器,煙霧探測器感應氣流中煙霧濃度信息;
所述控制系統,用于接收所述溫度分布信息以及煙霧濃度信息進行數據處理以及發出控制信號至所述所述面式溫度傳感裝置以及主動煙霧傳感裝置。
進一步的,上述的管廊智能在線監測系統中,還包括管廊氣流環境監控裝置,管廊氣流環境監控裝置包括風向傳感器和氣體流量傳感器,風向傳感器和氣體流量傳感器通過有線或無線通信方式連接所述控制系統;所述控制系統還用于與管廊通風系統以及管廊自動隔絕門通信連接。
進一步的,上述的管廊智能在線監測系統中,還包括與所述控制系統有線或無線通信連接的電力設備安全監測裝置,用于電力設備絕緣材料被氧化/蛻化/裂解的產物監測。
進一步的,上述的管廊智能在線監測系統中,電力設備安全監測裝置可為VOC傳感器、GC-MS聯用儀、分子篩、Zeolite和活性炭以及FTIR氣體監測傳感器中的一種或幾種;其中VOC傳感器、GC-MS聯用儀以及FTIR氣體監測傳感器與所述控制系統通過有線或無線方式通信連接。
進一步的,上述的管廊智能在線監測系統中,電力設備安全監測裝置還包括用于線纜表面溫度監測的分布式光纖測溫傳感器、用于設置在艙室頂部的線型光纖感溫火災探測器和/或感煙火災探測器,且均與所述控制系統通過有線或無線通信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泓業致聯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泓業致聯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1355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生物質基碳納米纖維的制備方法
- 下一篇:一種觸控顯示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