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中小學教學樓多扶手樓梯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12965.8 | 申請日: | 2020-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8847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22 |
| 發明(設計)人: | 鄒靜怡 | 申請(專利權)人: | 鄒靜怡 |
| 主分類號: | E04F11/02 | 分類號: | E04F11/02;E04F11/1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000 山東省濟南***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中小學 教學樓 扶手 樓梯 | ||
本發明公開一種中小學教學樓多扶手樓梯,包括邊扶手,間隔扶手,上扶桿、下扶桿、扶手板架和扶桿支架。其特征是在中小學教學樓樓梯的兩側邊扶手之間設置間隔扶手,間隔扶手由扶手板架、扶手支架從下方連接固定的左右兩條上扶桿和下扶桿組成。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能夠分流間隔蜂涌的人群,使所有上下的個人都有扶桿相助,抵御推搡碰擠的能力更強,動作更快捷平穩,發生摔倒或其他意外情況時更便于克服慣性停止前進。避免踩踏事故發生。扶手板架的設計可避免失落物從懸空邊扶手空隙墜樓砸傷他人,也能避免通過柵欄空隙打鬧蹩傷肢體。下扶桿的設置可使個頭低矮同學以同樣舒適姿式借助扶手保持平衡。因而,本發明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中小學教學樓的安全設施設計,具體的說是一種中小學教學樓多扶手樓梯。
背景技術
現代中小學為適應專業化、系統化、優化教育資源、提升教學質量的需求,多采用規模化集中辦學方式,能夠容納多年級、多班次的教學樓成為現代中小學學校的基本形式。數百、甚至上千學生在一座教學樓內上下課,樓梯成為大量學生在同一時間段內進出教室的必經通道。現行教學樓樓梯均采用兩側扶手、中間階梯的通用設計模式。與具獨特身體發育階段,心理特征和行為特征的少年兒童,與間斷集中,蜂涌使用的方式不相適應,存在重多安全隱患:如第一,為提高樓梯通過速率,教學樓樓梯設計多較寬闊。能容納3—5人甚至更多人并排上下。但輔助身體穩定性的扶手僅能提供給靠邊行走的學生。第二,少年多具活潑好動,嬉戲打鬧的習性,雖然校方多將上下樓梯作為保證學生安全的重點部位,訂立許多規矩嚴加管控,但仍難掌控學生在校的每時每刻。特別是遇有特殊情況發生時,難免出現來不及或無法控制的局面發生。第三,中小學學生均處身體高速發育年齡段,特別是小學生年齡跨度大,身高差異大,扶手高度難以適用所有學生。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問題和不足及存在的安全隱患,提供一種分離間隔人群,人人都能抓持扶手助力攀登和減緩下滑并保持身體穩定的中小學教學樓多扶手樓梯。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中小學教學樓多扶手樓梯,包括邊扶手、間隔扶手、上扶桿、下扶桿、扶手板架和扶桿支架。其特征是在中小學教學樓樓梯間的靠墻側邊扶手和懸空側的邊扶手之間設置獨立的間隔扶手,邊扶手和間隔扶手還包括以下具體形狀和結構特征:
(1)間隔扶手和懸空側扶手均由無漏空的扶手板架支撐。
(2)間隔扶手和邊扶手在現行高度的扶桿下方設置與之平行的下扶桿。
(3)間隔扶手的上扶桿和下扶桿分別為等高且相互平行的左右兩條。
(4)邊扶手、間隔扶手的上扶桿和下扶桿由正、反L型的扶桿支架從正下方連接固定于墻體或扶手板架。
(5)間隔扶手與懸空側邊扶手的扶手板架、上扶桿和下扶桿長度相等。
(6)邊扶手與間隔扶手的扶桿均采用直徑3—4CM的正圓形鋼管制做。
所述的中小學教學樓多扶手樓梯,其特征是于寬度較大的樓梯設置兩道或更多間隔扶手。
所述的中小學教學樓多扶手樓梯,其特征是間隔扶手設置于大流量人群集中通過的室內的或室外的大寬度樓梯,梯道和拱橋。
所述的中小學教學樓多扶手樓梯,其特征是對設置間隔扶手的樓梯,梯道和拱橋在顯著位置設置可控的上行或下行的指示標識。
本發明的中小學教學樓多扶手樓梯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顯著的特點和優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鄒靜怡,未經鄒靜怡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1296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