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前咕啉-2C(20)-甲基轉移酶突變體、突變基因及其在制備維生素B12 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12115.8 | 申請日: | 2020-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80459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07 |
| 發明(設計)人: | 張大偉;董會娜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12N9/10 | 分類號: | C12N9/10;C12N15/54;C12N15/74;C12P19/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專永信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歐陽石文 |
| 地址: | 300308 天津***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咕啉 20 甲基轉移酶 突變體 突變 基因 及其 制備 維生素 base sub 12 | ||
本發明公開一種前咕啉?2C(20)?甲基轉移酶突變體、突變基因及其在制備維生素B12中的應用。在苜蓿中華根瘤菌中過表達的前咕啉?2C(20)?甲基轉移酶基因和突變基因的基因工程菌,其生產維生素B12的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具有較大的應用推廣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生物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前咕啉-2C(20)-甲基轉移酶突變體、突變基因及其在制備維生素B12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維生素 B12 (VB12)在藥物和食品工業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其又叫鈷胺素,屬于咕啉類化合物,是唯一含金屬元素的維生素類化合物,是B族維生素發現最晚的大分子有機化合物。根據咕啉環上方的配基(R基團)種類不同,維生素B12可分為:羥基鈷胺素,脫氧腺苷鈷胺素和甲基鈷胺素。維生素B12參與了大量的生化反應過程包括DNA的合成和調控、脂肪酸的合成、氨基酸的代謝及能力的產生。
由于維生素B12分子結構復雜,化學法人工合成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與物力,而且合成周期長。在合成過程中對操作人員的要求過高,導致不能大量的生產。微生物發酵法目前是生產維生素B12的最廉價的方法,能夠大量生產并推廣其使用。
目前,國內外針對維生素B12生產菌生物合成維生素B12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發酵過程優化,主要涉及培養基包括碳氮源和金屬離子的優化、甜菜堿的添加、魚藤酮的添加,工藝條件包括pH和供氧的控制等。有文獻報道通過在脫氮假單胞菌基因組上表達單拷貝的透明顫菌vgb 基因來增加細胞生產維生素B12的能力(程立芳等, 不同來源的尿卟啉原 III轉甲基酶在脫氮假單胞菌中的表達及其對生產維生素 B12 的影響. 工業微生物,2017,第47 卷第 3期)。
本發明人前期篩選出了一株高產維生素B12的苜蓿中華根瘤菌CGMCC NO.9638菌株(CN104342390A),可發酵生產維生素B12。在苜蓿中華根瘤菌中,前咕啉-2C(20)-甲基轉移酶(precorrin-2C(20)-methyltransferase)將前咕啉-2(precorrin-2)轉化為前咕啉-3A(precorrin-3A),該酶是由尿卟啉原Ⅲ到前咕啉-6(precorrin-6)的生物合成途徑的第二個酶,其編碼基因
發明內容
本發明人對前期篩選出的高產維生素B12的苜蓿中華根瘤菌CGMCC NO.9638菌株(CN104342390A),通過對其進行誘變,獲得一株產維生素B12能力提高的誘變菌株。本發明作了進一步研究以發現對產維生素B12能力有影響的基因。經過研究發現一種前咕啉-2C(20)-甲基轉移酶編碼基因,其導入苜蓿中華根瘤菌中過表達,能夠提高所述菌的產維生素B12的能力。
首先,本發明提供一種前咕啉-2C(20)-甲基轉移酶的突變體,其多肽氨基酸序列在SEQ ID No.4所示原始序列的基礎上具有下述突變:第104位氨基酸替換為A,和/或第126位氨基酸替換為F。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1211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豎井刀盤系統及具有該系統的豎井掘進機
- 下一篇:一種物料變容貯存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