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基于毫米波技術的多功能人體成像安檢儀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011740.0 | 申請日: | 2020-01-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2541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26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樹斌 | 申請(專利權)人: | 濱州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1V8/00 | 分類號: | G01V8/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chǎn)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256603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基于 毫米波 技術 多功能 人體 成像 安檢 | ||
1.基于毫米波技術的多功能人體成像安檢儀,其特征在于:包括安檢艙(1),伺服馬達(2),站板(5)和連接板(6);所述安檢艙(1)包括有入口面板(101),艙底板(102),滑道(103)以及側(cè)出口(104),其中入口面板(101)上安裝有電控箱,并且在右側(cè)板面上安裝有電性連接的顯示屏,成像安檢儀掃描座位于安檢艙(1)內(nèi)腔左側(cè)面上;所述側(cè)出口(104)開設于安檢艙(1)的右側(cè)面板上,且此安檢艙(1)內(nèi)腔的艙底板(102)上還開設有前后兩條燕尾槽式的滑道(103);所述伺服馬達(2)坐裝于艙底板(102)上,并且旋轉(zhuǎn)軸上連接有螺桿(201),此螺桿(201)由安檢艙(1)向外貫穿伸出,伺服馬達(2)與用于現(xiàn)有的控制安檢儀的報警系統(tǒng)電性控制連接;所述站板(5)通過底面前后兩道導軌(503)與艙底板(102)上所開設的兩道滑道(103)形成左右方向的滑移配合關系;所述連接板(6)為前后兩片,它們呈前后對稱的方式焊接于安檢艙(1)的右側(cè)面上,且臨近于側(cè)出口(104)的底部位置處;所述站板(5)的底面右側(cè)還安裝有前后兩處輪排式的腳輪座(9)。
2.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毫米波技術的多功能人體成像安檢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站板(5)除了上述描述的在其底面設置有前后兩道導軌(503)以外,還在其頂面左右兩側(cè)焊接有外圍欄(501)和內(nèi)圍欄(502),其中在外圍欄(501)的前后兩側(cè)均還開設有上下兩處穿接孔(50101)。
3.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毫米波技術的多功能人體成像安檢儀,其特征在于:所述站板(5)的頂面前后兩側(cè)分別焊接有前槽座(3)和后槽座(4),且在它們的槽腔中分別滑動配裝有前剪叉圍欄(7)和后剪叉圍欄(8)。
4.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毫米波技術的多功能人體成像安檢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槽座(3)的前端面右側(cè)焊接有螺紋套(301),伺服馬達(2)上所安裝的螺桿(201)又與螺紋套(301)形成螺紋配合。
5.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毫米波技術的多功能人體成像安檢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剪叉圍欄(7)和后剪叉圍欄(8)的右端頭均還通過兩根連接桿(10)拉接在外圍欄(501)的上下兩穿接孔(50101)中,并且它們的另一端頭亦通過兩根連接桿(10)拉接在兩連接板(6)上所開設的拉孔中。
6.根據(jù)權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毫米波技術的多功能人體成像安檢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側(cè)出口(104)所在底部兩內(nèi)面焊接有第一壓軌(11)和第二壓軌(12),后槽座(4)和前槽座(3)分別走行于兩軌底面。
7.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毫米波技術的多功能人體成像安檢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槽座(3)與站板(5)的右端面在同一垂直面上,前槽座(3)的長度尺寸滿足站板(5)滑入安檢艙(1)內(nèi)后,左端頭不影響入口通行;并且前槽座(3)內(nèi)滑動配合的前剪叉圍欄(7)由前槽座(3)的左側(cè)通口向左拉出。
8.根據(jù)權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毫米波技術的多功能人體成像安檢儀,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槽座(4)內(nèi)的后剪叉圍欄(8)右側(cè)向外拉出,而左側(cè)一直沉入座腔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濱州學院,未經(jīng)濱州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11740.0/1.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