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垂直式灌溉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11514.2 | 申請日: | 2020-0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66640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28 |
| 發明(設計)人: | 李榮妮;霍瑞航;王茂青;許丹;劉興哲;錢坤;馮雪;劉長佳;梅嬌嬌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良鄉藍鑫水利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29/00 | 分類號: | A01G29/00;B01D29/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韓世虹 |
| 地址: | 102401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垂直 灌溉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灌溉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垂直式灌溉裝置包括:第一濾水花管、第二濾水花管、隔離層、給水口和止水板,第一濾水花管套設于第二濾水花管的外部且第一濾水花管和第二濾水花管沿垂直方向埋設于土下,止水板設于第一濾水花管的底部,隔離層設于第一濾水花管與第二濾水花管之間,第二濾水花管內部形成蓄水腔,給水口設于蓄水腔的頂部。本發明將灌溉水直接輸送至作物根系主要活動層,避免地面明流蒸發及表層土無效水的投入,提高了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和城市及園林綠化灌溉的觀賞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灌溉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垂直式灌溉裝置。
背景技術
由于我國人口數量龐大,雖然水資源總量多,但人均用水量很低。水資源的需求幾乎涉及到國民經濟的方方面面,如工業、農業、建筑業、居民生活等,嚴重的缺水問題導致我國城鎮現代化建設進程、GDP的增長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受到了限制。2016年農業用水占各行業用水總量的60%以上,農業節水迫在眉睫。
現今城市景觀綠化灌溉,除卻小部分草坪使用噴灌,觀賞性及節水效率尚可;其余均采用人工拉軟管灌溉的方式(管灌),或直接漫流。尤其是公路綠化帶的喬灌木多利用水車人工灌溉。一方面人工成本大,澆水過程中灑、漏不可避免,水資源利用率低,另一方面觀賞性差,且澆水過程中影響行人、機動車正常出行,存在安全隱患。
對于果樹、景觀喬灌木或根系發達的其他作物,該類作物根系主要活動層一般不在作物根部表層,而在深入土中的部分,直接收集雨水、灌溉水至作物根系主要活動層,將大大節約灌溉水量,且作物有效吸收的水量更多。因此針對性的改進傳統灌溉方式,將灌溉水更快送至作物根系主要活動層對節約用水及利于灌溉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發明內容
(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一種垂直式灌溉裝置,用以解決現有技術中的灌溉方式地面明流蒸發及表層土無效水的投入,耗費較大人力,灌溉水利用效率低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垂直式灌溉裝置,包括:第一濾水花管、第二濾水花管、隔離層、給水口和止水板,所述第一濾水花管套設于所述第二濾水花管的外部且所述第一濾水花管和所述第二濾水花管沿垂直方向埋設于土下,所述止水板設于所述第一濾水花管的底部,所述隔離層設于所述第一濾水花管與所述第二濾水花管之間,所述第二濾水花管內部形成蓄水腔,所述給水口設于所述蓄水腔的頂部。
其中,所述隔離層為豆石。
其中,所述豆石由外側向內側粒徑逐漸減小排布。
其中,還包括出水穩流器,所述出水穩流器安裝于所述給水口。
其中,還包括基底和濾水蓋,所述基底安裝于所述垂直式灌溉裝置的頂部,所述濾水蓋扣設于所述基底。
其中,在所述蓄水腔的底部還鋪設有豆石。
其中,所述第一濾水花管和第二濾水花管均為多段式,相鄰兩段所述第一濾水花管通過卡扣或螺紋連接,相鄰兩段所述第二濾水花管通過卡扣或螺紋連接。
(三)有益效果
本發明實施例提供的一種垂直式灌溉裝置,將本裝置埋入土中,灌溉水依次通過通過第二濾水花管、隔離層、第一濾水花管輸送至作物根系主要活動層,避免地面明流蒸發及表層土無效水的投入,一方面節省人工,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另一方面由于埋設于土壤下,提高了城市及園林綠化灌溉的觀賞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垂直式灌溉裝置實施例1的縱截面剖視圖;
圖2為本發明垂直式灌溉裝置實施例1的俯視圖;
圖3為本發明垂直式灌溉裝置實施例2的縱截面剖視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良鄉藍鑫水利工程設計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良鄉藍鑫水利工程設計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11514.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