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振動組件及發聲裝置在審
| 申請號: | 202010011132.X | 申請日: | 2020-0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79444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06 |
| 發明(設計)人: | 劉春發;楊健斌;郭曉冬;劉光磊 | 申請(專利權)人: | 歌爾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R9/02 | 分類號: | H04R9/02;H04R9/06;H04R3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雅睿泉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42 | 代理人: | 柳巖 |
| 地址: | 261031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振動 組件 發聲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振動組件及發聲裝置,該振動組件包括線圈及與線圈配合連接的彈性部件,線圈包括骨架以及繞制在骨架外側的線圈本體;線圈本體被配置為能夠通入電信號;彈性部件至少部分由窄長形導電體成型,包括第一連接部、第二連接部,第一連接部被配置為與發聲裝置的線圈的接線部電連接配合,用于通過彈性部件上的導電體傳輸外部的電信號至線圈;第二連接部被配置為固定連接在發聲裝置內,用以連接外部電路;還包括形變部,位于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之間且連接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其本體結構彈性伸縮;彈性部件根據線圈的振動偏移狀態彈性約束線圈,使線圈穩定在預設的中心區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聲轉換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振動組件及發聲裝置。
背景技術
大揚聲器作為一種傳統的電聲轉換器件,其廣泛地應用于消費電子、汽車電子等領域。當前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革新,傳統的大揚聲器的結構設計也在不斷地求新、求變,一方面需要滿足薄型化的發展趨勢,另一方面要更加注重性能的優化,當然也要兼顧工藝的簡化和成本的控制。
參考圖24所示,現有技術中,大揚聲器產品的振動組件包括骨架01 以及繞設在外側的漆包線圈02,漆包線圈02接收外部電信號往往依賴于單獨設置的兩根或者更多根與漆包線材質不同的錦絲線03來實現。而為了防止線圈偏振,大揚聲器振動組件中大多是通過設置具有波紋結構的彈波 04對其進行支撐,實現定心的功能。當前這種設計中雖然也能夠同時滿足定心及導電的需求,但是由于定心和導電功能是依靠兩個完全不同的部件來實現的,仍然存在著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錦絲線在彈波的上方位置出線,需要占用大揚聲器腔體內的豎向空間,不利于產品的薄型化設計;二、現有的彈波材質多為纖維或者混紡材料,此種結構及材質的彈性部件不僅在發聲裝置的高度方向上占用空間較大,并且受限于材料,很難將彈性部件的Kms(力學勁度)做得很小,在發聲裝置振動位移較大時,彈性部件提供的順性變差,很難降低單體的 F0。三、現有的彈波材料容易受到環境變化的影響,例如其在高溫高濕的環境下容易變形,其硬度發生變化、耐疲勞性比較差。四、彈波成型工藝較為復雜。
而大揚聲器產品相對于微型的發聲器件而言,其產品尺寸更大、腔體內的空間也更大,這也為技術人員尋求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方法提供了比較充分的設計空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個目的是提供一種振動組件及發聲裝置的新技術方案。
根據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振動組件,該振動組件包括:
線圈以及與所述線圈配合連接的彈性部件;所述線圈包括骨架以及繞制在所述骨架外側的線圈本體;所述線圈本體在接收到外部電信號時,能夠與所述骨架共同往復振動;
所述振動組件上設置有一個或者多個接線部,用于與所述彈性部件進行電性導通;
所述彈性部件至少部分由窄長形導電體成型,包括:
第一連接部,所述第一連接部被配置為與發聲裝置的線圈的接線部電連接配合,用于通過彈性部件上的導電體傳輸外部的電信號至所述線圈;
第二連接部,所述第二連接部被配置為固定連接在發聲裝置內,用以連接外部電路;
形變部,位于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之間且連接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所述第二連接部,其本體結構彈性伸縮;
所述彈性部件根據所述線圈的振動偏移狀態彈性約束所述線圈,使所述線圈穩定在預設的中心區域。
可選地,所述彈性部件為由單股金屬線繞制而成的線狀結構,或者所述彈性部件為由至少兩股金屬線平行并排連接為一體后繞制而成的線狀結構,或者所述彈性部件為由至少兩股金屬線互相纏繞交織為一體后繞制而成的線狀結構。
可選地,所述彈性部件為由單股金屬線繞制而成的線狀結構,所述彈性部件的形變部為平面結構,且與所述第一連接部和/或所述第二連接部位于同一平面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歌爾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歌爾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1113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