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下行數據的處理方法和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10637.4 | 申請日: | 2020-0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7954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6-24 |
| 發明(設計)人: | 黎溢賢;任強;劉浩楠 | 申請(專利權)人: | 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L5/00 | 分類號: | H04L5/00;H04W28/02;H04W28/10;H04B17/336;H04B17/345;H04B17/38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潤澤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下行 數據 處理 方法 裝置 | ||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下行數據的處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若4G基站接收到預設信息,則獲取并發送配置信息至終端,終端接收并保存配置信息后進行下行信號測量得到SINR值,并將SINR值發送至4G基站,4G基站將SINR值透傳至5G基站,5G基站根據SINR值確定分流數據量,并從下行數據中獲取分流數據量對應的分流數據包并發送至4G基站,4G基站發送分流數據包至所述終端,從而實現了5G基站實時獲取終端在4G網絡覆蓋下的下行SINR信號強度,以此來判斷4G基站能夠支撐的分流數據量,從而使得5G基站能夠更合理精確地為4G基站分配分流數據,不會造成數據在4G基站側出現堆積現象的同時,保證最大化利用4G網絡資源。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下行數據的處理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下行數據的處理方法和一種下行數據的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5G(The 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五代通信技術)網絡建設中,NSA場景(Non-Standalone,非獨立組網)是網絡建設中的主要手段。其中NSA場景指的是使用現有的4G(The 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第四代通信技術)基礎設施,進行5G網絡的部署的組網方式。
NSA場景下的option3X是目前的優先網絡搭建方式,option3X架構通過EN-DC(E-UTRA-NR DualConnectivity,4G-5G雙連接)把業務承載遷移到5G側。在進行下行數據傳輸時,5G側基站將數據分流到4G基站并使用4G的帶寬傳輸,能夠使網絡資源最大化使用。而現有技術中,實現下行分流主要包括靜態分流和周期反饋動態分流兩種方式。
靜態分流的方式是基于5G基站管理平臺上配置固定的分流比例來實現的。由于網絡覆蓋的環境存在多樣變化,設置固定的分流比例會導致網絡資源的使用無法實時調整,終端處于4G網絡弱側時,下行信道環境較差,下行的傳輸能力不足,此時5G配置的分流比例過大會導致下行業務傳輸時延過長;當終端處于4G網絡覆蓋強側時,下行信道環境較優,下行傳輸能力較好,此時5G配置的分流比例過小,導致無法最大化利用4G網絡資源。
周期動態分流方式是通過4G基站周期反饋位于4G側分離承載請求的緩沖區大小和用戶設備的最小緩沖區大小,輔節點根據反饋消息確定數據量分配比例和確定發送的數據量大小的。當終端所在的網絡環境不一時,無法根據終端的網絡環境實時調整數據量分配比例,從而無法最大化利用4G網絡資源。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提出了本申請實施例以便提供一種克服上述問題或者至少部分地解決上述問題的一種下行數據的處理方法和相應的一種下行數據的處理裝置。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申請實施例公開了一種下行數據的處理方法,所述方法涉及4G基站,5G基站及終端,所述方法包括:
當所述4G基站接收到預設信息,所述4G基站獲取配置信息;
所述4G基站發送所述配置信息至所述終端;
當所述終端接收并保存所述配置信息后,則所述終端進行下行信號測量,得到測量信號與干擾噪聲比值SINR值;
所述終端判斷所述SINR值是否達到預設門限值,若是,則所述終端發送所述SINR值至所述4G基站;
所述4G基站發送所述SINR值至所述5G基站;
所述5G基站根據所述SINR值,確定分流數據量;
所述5G基站獲取所述下行數據;
所述5G基站從所述下行數據中,分配得到所述分流數據量對應的分流數據包;
所述5G基站發送所述分流數據包至所述4G基站;
所述4G基站發送所述分流數據包至所述終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未經大唐移動通信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1063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