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磁路可調式磁流變阻尼器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2010010412.9 | 申請日: | 2020-01-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89136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1 |
| 發(fā)明(設計)人: | 胡國良;陳苗;喻理梵;曾禮平;戴騰輝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東交通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F9/53 | 分類號: | F16F9/53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30013 江***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磁路 調式 流變 阻尼 | ||
1.一種磁路可調式磁流變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吊耳(1)、活塞桿(2)、左端蓋(3)、缸筒(4)、方形內套(5)、上方形導磁套(6)、繞線架(7)、勵磁線圈(8)、下方形導磁套(9)、右端蓋(10)、右吊耳(11)、后導磁楔形塊(12)、后隔磁楔形塊(13)、前隔磁楔形塊(14)及前導磁楔形塊(15);活塞桿(2)左端與左吊耳(1)通過螺紋緊固連接;左端蓋(3)中間加工有圓形通孔,活塞桿(2)左部圓周外表面與左端蓋(3)圓形通孔內表面間隙配合,并通過密封圈進行密封;左端蓋(3)與缸筒(4)通過螺釘固定連接;缸筒(4)內表面與方形內套(5)外表面緊密接觸;方形內套(5)左環(huán)狀矩形表面與左端蓋(3)右端面接觸,方形內套(5)與左端蓋(3)通過方形密封圈進行密封;方形內套(5)右環(huán)狀矩形表面與右端蓋(10)左端面接觸,方形內套(5)與右端蓋(10)通過方形密封圈進行密封;后導磁楔形塊(12)斜面與后隔磁楔形塊(13)斜面重疊,兩者通過焊接構成長方體狀的組合側邊欄Ⅰ(16);前導磁楔形塊(15)斜面與前隔磁楔形塊(14)斜面重疊,兩者通過焊接構成長方體狀的組合側邊欄Ⅱ(17);組合側邊欄Ⅰ(16)外表面與方形內套(5)后側內表面④緊密接觸,后導磁楔形塊(12)左端矩形表面與左端蓋(3)右端面接觸;后隔磁楔形塊(13)右端矩形表面與右端蓋(10)左端面接觸;組合側邊欄Ⅱ(17)外表面與方形內套(5)前側內表面②緊密接觸,前導磁楔形塊(15)左端矩形表面與左端蓋(3)右端面接觸;前隔磁楔形塊(14)右端矩形表面與右端蓋(10)左端面接觸;上方形導磁套(6)下表面與活塞桿(2)中部方形隔磁套上表面重疊,并通過焊接固定連接;下方形導磁套(9)上表面與活塞桿(2)中部方形隔磁套下表面重疊,并通過焊接固定連接;上方形導磁套(6)內表面與繞線架(7)上擋板外表面接觸,并通過螺釘固定連接;下方形導磁套(9)內表面與繞線架(7)下?lián)醢逋獗砻娼佑|,并通過螺釘固定連接;繞線架(7)中間部位加工有環(huán)形凹槽,勵磁線圈(8)纏繞在環(huán)形凹槽內;勵磁線圈(8)的兩根引線由活塞桿(2)中部隔磁方形套筒中的引線孔引出,并經(jīng)過活塞桿(2)上的引線孔引出阻尼器外;上方形導磁套(6)、繞線架(7)、勵磁線圈(8)及下方形導磁套(9)組成組合活塞(18);組合活塞(18)上表面與方形內套(5)上側內表面①之間留有供磁流變液通過的第一液流通道,構成a段軸向流動式阻尼通道;組合活塞(18)下表面與方形內套(5)下側內表面③之間留有供磁流變液通過的第二液流通道,構成b段軸向流動式阻尼通道;兩段阻尼通道的寬度均為1.0mm;當組合活塞(18)移動到剖面線B-B對應位置時,組合側邊欄Ⅰ(16)和組合側邊欄Ⅱ(17)均呈現(xiàn)導磁特性,勵磁線圈(8)和繞線架(7)中間磁芯部分為磁場發(fā)生的內磁路,磁場開始于繞線架(7)中間磁芯部分,其中一部分磁力線沿繞線架(7)上擋板穿過前導磁楔形塊(15),再沿著繞線架(7)下?lián)醢宸祷氐嚼@線架(7)中間磁芯部分,形成閉合回路;另一部分磁力線沿繞線架(7)上擋板穿過后導磁楔形塊(12),再沿著繞線架(7)下?lián)醢宸祷氐嚼@線架(7)中間磁芯部分,形成閉合回路;在激勵電流不變的情況下,此時第一和第二液流通道內無磁力線穿過,磁通量為零,阻尼器輸出阻尼力最小;當組合活塞(18)移動到剖面線C-C對應位置時,由于組合側邊欄Ⅰ(16)和組合側邊欄Ⅱ(17)處磁通穿過區(qū)域減小,組合側邊欄Ⅰ(16)和組合側邊欄Ⅱ(17)磁阻增加,與磁流變液磁阻相近,此時可形成兩個磁路,一個在組合側邊欄Ⅰ(16)和組合側邊欄Ⅱ(17)中產(chǎn)生,勵磁線圈(8)和繞線架(7)中間磁芯部分為磁場發(fā)生的內磁路,磁場開始于繞線架(7)中間磁芯部分,其中一部分磁力線沿繞線架(7)上擋板穿過前導磁楔形塊(15),再沿著繞線架(7)下?lián)醢宸祷氐嚼@線架(7)中間磁芯部分,形成閉合回路;另一部分磁力線沿繞線架(7)上擋板穿過后導磁楔形塊(12),再沿著繞線架(7)下?lián)醢宸祷氐嚼@線架(7)中間磁芯部分,形成閉合回路;另一個與磁流變液一起在方形內套(5)中產(chǎn)生,勵磁線圈(8)和繞線架(7)中間磁芯部分為磁場發(fā)生的內磁路,磁場開始于繞線架(7)中間磁芯部分,依次穿過繞線架(7)上擋板、a段軸向流動式阻尼通道、方形內套(5)及b段軸向流動式阻尼通道,再沿著繞線架(7)下?lián)醢宸祷氐嚼@線架(7)中間磁芯部分,形成閉合回路;在激勵電流不變的情況下,當組合活塞(18)從剖面線B-B對應位置向右移動到剖面線C-C對應位置時,垂直穿過第一和第二液流通道的磁力線逐漸增加,兩段有效阻尼通道內磁感應強度逐漸增大,阻尼器輸出阻尼力也不斷增大;當組合活塞(18)移動到剖面線D-D對應位置時,組合側邊欄Ⅰ(16)和組合側邊欄Ⅱ(17)均呈現(xiàn)隔磁特性,勵磁線圈(8)和繞線架(7)中間磁芯部分為磁場發(fā)生的內磁路,磁場開始于繞線架(7)中間磁芯部分,依次穿過繞線架(7)上擋板、a段軸向流動式阻尼通道、方形內套(5)及b段軸向流動式阻尼通道,再沿著繞線架(7)下?lián)醢宸祷氐嚼@線架(7)中間磁芯部分,形成閉合回路;在激勵電流不變的情況下,當組合活塞(18)從剖面線C-C對應位置向右移動時,垂直穿過第一和第二液流通道的磁力線持續(xù)增加;當?shù)竭_剖面線D-D對應位置時,兩段有效阻尼通道內磁感應強度達到最大,此時阻尼器輸出阻尼力最大;組合活塞(18)前表面與組合側邊欄Ⅱ(17)緊密接觸;組合活塞(18)后表面與組合側邊欄Ⅰ(16)緊密接觸;右端蓋(10)左端面與缸筒(4)右表面接觸,右端蓋(10)與缸筒(4)通過螺釘固定連接;右端蓋(10)中間加工有圓形通孔,活塞桿(2)右部圓周外表面與右端蓋(10)圓形通孔內表面間隙配合,并密封圈進行密封;活塞桿(2)右端與右吊耳(11)通過螺紋緊固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東交通大學,未經(jīng)華東交通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10412.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