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含有雙硼的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07289.5 | 申請日: | 2020-01-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072568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7-14 |
| 發明(設計)人: | 尚書夏;曹旭東;張兆超;崔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三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7F5/02 | 分類號: | C07F5/02;C09K11/06;H10K50/12;H10K85/6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4000 江蘇省無錫市錫山區錫山經***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含有 有機 電致發光 材料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含有雙硼的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及其應用,屬于半導體技術領域,本發明提供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的結構如通式(1)所示:本發明還公開了上述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的應用。本發明的化合物具有窄半峰寬、高熒光量子產率,具有高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和分子熱穩定性,以及具有合適的HOMO和LUMO能級,作為OLED發光器件的發光層材料中的摻雜材料使用時,器件的電流效率和外量子效率得到顯著提升,同時發光色純度和器件壽命也得到了較大的改善,本發明含雙硼的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做為發光層摻雜材料使器件具有良好的光電性能。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半導體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含有雙硼的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熒光摻雜材料受限于早期的技術,只能利用電激發形成的25%單線態激子發光,器件的內量子效率較低(最高為25%),外量子效率普遍低于5%,與磷光器件的效率還有很大差距。磷光材料由于重原子中心強的自旋-軌道耦合增強了系間竄越,可以有效利用電激發形成的單線態激子和三線態激子發光,使器件的內量子效率達100%。但多數磷光材料價格昂貴,材料穩定性較差,色純度較差,器件效率滾落嚴重等問題限制了其在OLED的應用。
隨著5G時代的到來,對顯色標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發光材料除了高效、穩定,也需要更窄的半峰寬以提升器件發光色純度。熒光摻雜材料可通過分子工程,實現高熒光量子、窄半峰寬,藍色熒光摻雜材料已獲得階段性突破,硼類材料半峰寬可降低至30nm以下;而人眼更為敏感的綠光區域,研究主要集中在磷光摻雜材料,但其發光峰形難以通過簡單方法縮窄,因此為滿足更高的顯色標準,研究窄半峰寬的高效綠色熒光摻雜材料具有重要意義。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問題,本發明申請人提供了一種含雙硼的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及其應用。本發明的有機電致發光材料具有窄半峰寬、高熒光量子產率,具有高的玻璃化轉變溫度和分子熱穩定性,以及具有合適的HOMO和LUMO能級,可用作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發光層摻雜材料,從而提升器件的發光色純度和壽命。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含有雙硼的有機電致發光材料,該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的結構如通式(1)所示:
通式(1)中,Z每次出現相同或不同的表示為氮原子或C-R5;相鄰的Z之間可鍵結成環;
所述R5表示為氫原子、氕、氘、氚、氰基、鹵素、經取代或未取代的C1-20的烷基、經取代或未取代的C3-20的環烷基、經取代或未取代的C6-30芳基、含有一個或多個雜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5至30元雜芳基;
所述Ar1-Ar4分別獨立地表示為單鍵、經取代或未取代的C6-30亞芳基、含有一個或多個雜原子的取代或未取代的5至30元亞雜芳基;
所述R1-R4分別獨立地表示為經取代或未取代的C1-20的烷基、經取代或未取代的C3-20的環烷基、經取代或未取代的C1-20的烷氧基、經取代或未取代的C2-20的烯烴基、經取代或未取代的C6-30芳基、含有一個或多個雜原子的經取代或未取代的5至30元雜芳基或通式(2)所示結構;
通式(2)中,所述Ra-Rb分別獨立地表示為經取代或未取代的C6-30芳基、含有一個或多個雜原子的經取代或未取代的5至30元雜芳基;X表示為氮或硼原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三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三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07289.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加熱器以及包括該加熱器的煙具
- 下一篇:一種卷繩傾翻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