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深埋水下承臺鋼板樁圍堰的施工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04953.0 | 申請日: | 2020-01-03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39849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4-20 |
| 發明(設計)人: | 王新泉;刁紅國;韓尚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城市學院 |
| 主分類號: | E02D19/04 | 分類號: | E02D19/04;E02D27/14;E02D15/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張羽振 |
| 地址: | 310015***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水下 鋼板 圍堰 施工 方法 | ||
1.深埋水下承臺鋼板樁圍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驟:
1)施工準備:現場測繪確定鋼板樁圍堰(1)和水下承臺(2)的平面位置,準備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裝置;
2)施工平臺搭設:在導向鋼板樁(3)背離水下承臺(2)側打設平臺支撐柱(4),在導向鋼板樁(3)面向水下承臺(2)側打設內置撐墩(5);在平臺支撐柱(4)與地基土體(6)相接處設置柱底撐板(7)和柱底抱箍(8),并在柱底撐板(7)與柱底抱箍(8)之間設置箍側斜撐(9);在平臺支撐柱(4)的頂端設置施工平臺板(10),并在施工平臺板(10)上設置與其垂直焊接連接的平臺撐板(11);分別在平臺撐板(11)和內置撐墩(5)上面向導向鋼板樁(3)方向設置側向支撐體(13);
3)導向鋼板樁導向插設:將導向鋼板樁(3)吊裝至設定樁位,先通過其兩側的側向支撐體(13)限定導向鋼板樁(3)的橫向位置,再借助外部的打樁機將導向鋼板樁(3)插設支設定深度;導向鋼板樁(3)的插設數量為3~5根;
4)后置鋼板樁限位插設:在導向鋼板樁(3)的兩外側壁上各設置2~3道樁側控位體(15);將導向橫梁(16)插入橫梁連接槽(17)內,并通過橫梁校位栓(18)控制導向橫梁(16)的橫向位置;后置鋼板樁(14)插設時,通過導向橫梁(16)限定后置鋼板樁(14)的橫向位置;
5)鋼板樁圍堰穩定性增強:在鋼板樁圍堰(1)的內側壁上自上向下依次設置上層內撐板(19)、下層內撐板(20)和底層內撐板(21),分別在上層內撐板(19)、下層內撐板(20)和底層內撐板(21)的上表面設置轉動壓板(22),并使轉動壓板(22)與上層內撐板(19)、下層內撐板(20)和底層內撐板(21)通過壓板轉動鉸(23)連接;分別在上層內撐板(19)、下層內撐板(20)和底層內撐板(21)的上表面設置上層內支撐(24)、下層內支撐(25)和底層內支撐(26),并通過內撐擠壓栓(27)限定上層內支撐(24)、下層內支撐(25)和底層內支撐(26)的位置;在鋼板樁圍堰(1)的外側壁上設置拉索錨板(28),并使樁側拉索(29)的頂端與拉索錨板(28)連接,樁側拉索(29)的底端與壓重墩體(30)連接;自壓重墩體(30)向地基土體(6)內打設墩體錨筋(31);
6)鋼板樁圍堰縫隙堵漏:現場查明鋼板樁圍堰(1)中存在漏水的部位;在存在漏水部位的鋼板樁圍堰(1)的頂端設置樁頂掛帽(32);在樁頂掛帽(32)上設置兩條相互平行的懸挑撐梁(33),并使懸挑撐梁(33)的下表面與囊袋撐梁(34)垂直焊接連接,在兩條囊袋撐梁(34)之間設置囊袋加勁肋(35);在囊袋撐梁(34)的底端設置與地基土體(6)上表面相接的底部壓板(36);校正囊袋撐梁(34)的橫向位置后,通過壓板錨筋(37)將底部壓板(36)與地基土體(6)連接牢固;在囊袋加勁肋(35)的內側粘貼封閉囊袋(38),并在封閉囊袋(38)與鋼板樁圍堰(1)相接處設置界面粘結層(39);通過填充體壓管(40)向封閉囊袋(38)內壓注囊袋填充體(41),使封閉囊袋(38)與鋼板樁圍堰(1)緊密貼合;
7)底層內支撐換撐:在影響水下承臺(2)施工的鋼板樁圍堰(1)的內側打設型鋼支撐體(42),并在型鋼支撐體(42)上設置與其垂直相接的支撐限位板(43);截除底層內支撐(26),并在底層內支撐(26)截斷處設置支撐端體(44),在支撐限位板(43)的上表面設置堆載壓重體(45)或蓄水箱(46);當采用堆載壓重體(45)時,通過堆載限位筋(47)限定堆載壓重體(45)的位置,堆載壓重體(45)頂面設置限位筋緊固栓(48);當采用蓄水箱(46)時,向蓄水箱(46)內注水;
8)水下承臺混凝土澆筑:將承臺模板(49)置于鋼板樁圍堰(1)內側的設定位置,并在承臺模板(49)與鋼板樁圍堰(1)之間設置模板控位栓(50);使鋼筋籠連接筋(51)與承臺鋼筋籠(52)連接牢固后,進行水下承臺(2)混凝土澆筑施工;
9)內支撐拆除:水下承臺(2)混凝土形成強度后,在水下承臺(2)的外側壁上設置承臺外支板(53),并通過支板環箍(54)限定承臺外支板(53)的位置;在地基土體(6)的上表面設置支板底壓板(55),并在支板底壓板(55)與承臺外支板(53)之間設置支板側撐梁(56);在支板側撐梁(56)面向鋼板樁圍堰(1)側依次設置壓板斜撐桿(57)和內壁壓板(58),并使內壁壓板(58)與鋼板樁圍堰(1)相接;依次拆除殘留的底層內支撐(26)、下層內支撐(25)和上層內支撐(24)。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城市學院,未經浙江大學城市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0495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運用于電視的用戶興趣采集系統和方法
- 下一篇:長軸緩速器裝配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