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測試裝備功能輕量化建模與仿真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2010002762.0 | 申請日: | 2020-01-0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15991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18 |
| 發明(設計)人: | 張霖;張淵凱;趙淳;肖川;羅嘯;錢廣昊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F30/20 | 分類號: | G06F30/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航智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668 | 代理人: | 陳磊;張楨 |
| 地址: | 100191***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測試 裝備 功能 量化 建模 仿真 方法 | ||
1.一種測試裝備功能輕量化建模與仿真方法,所述測試裝備包括適用于數字通信范圍內的自動測試裝備及被測單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S1:建立自動測試裝備模型
S11:通過將自動測試裝備的特征提煉歸納為信息部分和測試功能集部分,構建自動測試裝備輕量化模型框架;
S12:基于自動測試裝備的測試功能集部分的所有測試功能信息,構建自動測試裝備模型的元模型,從而實現自動測試裝備模型功能的虛擬化;
S13:通過對步驟S12中構建的元模型的組合、重用和參數的修改,再基于步驟S11中所構建的自動測試裝備模型框架,建立輕量化的自動測試裝備模型,所述參數包括接口特性、功能數據或功能邏輯判斷;
S2:建立被測單元模型
S21:通過將被測單元的特征提煉歸納為信息部分和測試功能集部分,構建被測單元輕量化模型框架;
S22:基于被測單元的測試功能集部分的所有測試功能信息,構建被測單元模型的元模型,從而實現被測單元模型功能的虛擬化;
S23:通過對步驟S22中構建的元模型的組合、重用和參數的修改,再基于步驟S21中所構建的被測單元模型框架,建立輕量化的被測單元模型,所述參數包括接口特性、功能數據或功能邏輯判斷;
S3:通過仿真聯調檢測真實測試指令集設備和真實自動測試裝備的健壯性;
S4:通過虛實聯調實現測試聯調過程中的故障定位;
步驟S3具體包括如下子步驟:
S31:基于步驟S1中建立的自動測試裝備模型和步驟S2中建立的被測單元模型,通過軟件構建自動測試裝備仿真實體和被測單元仿真實體;
S32:根據每一個通信接口的屬性申請仿真環境中接口的使用權,并建立軟件線程進行偵聽,初始化步驟S31中建立的自動測試裝備仿真實體和被測單元仿真實體;
S33:在被測單元仿真實體中進行不同類型的故障注入,實現過程為在隨機返回值中寫入不同類型的正確數據和故障數據;
S34:測試真實測試指令集設備的健壯性:
采用真實測試指令集設備與步驟S1中建立的自動測試裝備模型和步驟S2中建立的被測單元模型進行仿真聯調,通過大量隨機性數據的反饋,驗證被測單元的返回數據,對真實測試指令集設備的健壯性進行檢測;
S35:測試真實自動測試裝備的健壯性:
采用經步驟S34檢測后,健壯性合格的真實測試指令集設備與真實自動測試裝備和被測單元模型進行仿真聯調,通過大量隨機性數據的反饋,驗證自動測試裝備的返回數據,對真實自動測試裝備的健壯性進行檢測;
步驟S4具體包括如下子步驟:
S41:當在復雜產品的聯合測試中出現問題時,首先將真實測試指令集設備與理論上完全正確的自動測試裝備模型和被測單元模型進行仿真聯調,如若此時出現與聯合測試問題相同的問題時,則證明該聯合測試問題出在真實測試指令集設備處,需對真實測試指令集設備進行復查;否則證明真實測試指令集設備完好,進行步驟S34的測試;
S42:將真實測試指令集設備、真實自動測試裝備和被測單元模型進行仿真聯調,如若此時出現與聯合測試問題相同的問題時,則證明該聯合測試問題出在真實自動測試裝備處,需對真實自動測試裝備進行復查;否則證明該聯合測試問題出在真實被測單元處,應對真實被測單元進行復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11中,自動測試裝備的信息部分包括版本模塊、圖標模塊和接口信息模塊;自動測試裝備的測試功能集部分包括多個不同且獨立的測試功能模塊,各測試功能模塊包括指令集、參數集、返回值和觸發功能集四個模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S21中,被測單元的信息部分包括版本模塊、圖標模塊和接口信息模塊;被測單元的測試功能集部分包括多個不同且獨立的測試功能模塊,各測試功能模塊包括指令集、參數集、正確返回值和隨機返回值四個模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201000276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