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模具、模具的制造方法、押出裝置和顆粒的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80101186.0 | 申請日: | 2019-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4502302A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3 |
| 發明(設計)人: | 松田宗一郎;河野裕之;橋本知典;山邊郁也;植田直樹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日本制鋼所 |
| 主分類號: | B22F3/105 | 分類號: | B22F3/105;B22F3/16;B29B9/06;B29C48/05;B29C48/86;B29C48/8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昊天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王思超 |
| 地址: | 日本東京都品***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模具 制造 方法 裝置 顆粒 | ||
提升模具的性能。在模具DI的中心部件DIa,從押出面ES至注入面IS形成有注入孔IH、噴嘴NZa和噴嘴NZb。又,在中央部件DIa的內部設置有熱源HT和多個絕熱層HI1。多個絕熱層HI1的一部分鄰接于噴嘴NZb,且較熱源HT更位于押出面ES側。多個絕熱層HI1的另一部分在較熱源HT更遠離噴嘴NZb的位置,并從押出面ES朝向注入面IS的方向延伸。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模具、模具的制造方法、具備模具的押出裝置和使用押出裝置的顆粒的制造方法,例如,利用具有合適的絕熱層的模具。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在熱可塑性樹脂(作為一例,如聚丙烯(PP)等)的顆粒的制造中,熔融狀態的樹脂在通過設置于模具的板本體內部的噴嘴孔時,樹脂固化的現象(阻塞)成為問題。
舉例來說,專利文獻1公開了一種技術,其在設于模具板本體的內部的噴嘴孔的周圍,在模具面與蓋板之間設置了用于絕熱的空氣室。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第2012/500131號。
發明內容
[發明所想要解決的問題]
在通過押出裝置將熱可塑性樹脂(PP等)作為顆粒來制造的情況下,需要提高顆粒的質量,特別是提高顆粒的各粒間尺寸均勻性的技術變得重要。因此,需要提高押出裝置所具備的模具等各機構的性能。
其他課題及新穎特征將通過本說明書的記載及附加圖式而變得顯而易見。
[解決問題的手段]
一實施形態的模具包含:押出面;與所述押出面相反側的注入面;第一部件,其由第一金屬材料而成;注入孔,其從所述注入面側中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沿所述第一部件的內部形成;第一噴嘴,其形成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內部,且連接于所述注入孔。又,模具包含:第二噴嘴,其從所述押出面側中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沿所述第一部件的內部形成,并連接于所述第一噴嘴,且其平均口徑小于所述第一噴嘴的平均口徑;及第一熱源,其以在從所述押出面側觀看的平面視角中不與所述第一噴嘴和所述第二噴嘴重疊的方式,設置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內部。此處,在所述第一部件的內部,設有多個第一絕熱層,其具有較所述第一金屬材料還低的導熱率;所述多個第一絕熱層的一部分鄰接于所述第二噴嘴,且位于較所述第一熱源還靠近所述押出面附近的位置;所述多個第一絕熱層的另一部分在較所述第一熱源還遠離所述第二噴嘴的位置中,從所述押出面朝向所述注入面的方向延伸。
又,一實施形態的模具的制造方法,包含:(a)步驟,準備第一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由第一金屬材料而成,且使用3D打印機制造,并具有押出面及與所述押出面相反側的注入面;(b)步驟,準備第二部件,其由第二金屬材料而成;(c)步驟,準備硬質板,其具有較所述第一金屬材料更高的硬度;(d)步驟,以在從所述押出面側觀看的平面視角中圍繞第一部件的方式,將所述第二部件接合于所述第一部件;(e)步驟,將所述硬質板接合于所述押出面側中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此處,所述第一部件具有:注入孔,其從所述注入面側中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沿所述第一部件的內部形成;第一噴嘴,其形成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內部,且連接于所述注入孔;第二噴嘴,其從所述押出面側中所述第一部件的表面沿所述第一部件的內部形成,并連接于所述第一噴嘴,且其平均口徑小于所述第一噴嘴的平均口徑。又,所述第一部件具有:第一絕熱層用的多個第一孔,其形成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內部;及第一熱源用的第二孔,其以在從所述平面視角中不與所述第一噴嘴和所述第二噴嘴重疊的方式,形成于所述第一部件的內部。接著,所述多個第一孔的一部分鄰接于所述第二噴嘴,且位于較所述第二孔還靠近所述押出面附近的位置;所述多個第一孔的另一部分在較所述第二孔還遠離所述第二噴嘴的位置中,從所述押出面朝向所述注入面的方向延伸;且于所述硬質板形成有第三噴嘴,其貫通所述硬質板并連接至所述第二噴嘴。
[發明的效果]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日本制鋼所,未經株式會社日本制鋼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8010118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通過將圖像形成建模為一個或多個神經網絡的圖像重建
- 下一篇:通信方法及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