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電池用非水電解液及鋰二次電池在審
| 申請號: | 201980081760.0 | 申請日: | 2019-11-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169377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23 |
| 發明(設計)人: | 藤山聰子;菅原敬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井化學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1M10/0567 | 分類號: | H01M10/0567;H01M4/58;H01M10/052;H01M10/05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師事務所 11256 | 代理人: | 楊宏軍;唐崢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池 水電 二次 | ||
電池用非水電解液,其用于包含磷酸鐵鋰作為正極活性物質的鋰二次電池,所述電池用非水電解液含有式(1)表示的化合物。式(1)中,R11及R12各自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為1~12的脂肪族基團或碳原子數為1~12的氟代脂肪族基團。R11?N=C=N?R12 (1)。
技術領域
本公開文本涉及電池用非水電解液及鋰二次電池。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對于在鋰二次電池等電池中使用的電池用非水電解液進行了各種研究。
例如,在下述專利文獻1中,以在非水電解液電池中防止基于水混入的鹵酸的產生從而防止電池劣化為目的,公開了一種電池用非水電解液,其特征在于,在含有能夠與水反應而產生鹵酸的支持電解質的非水電解液中添加了形成絡合物的化合物,其通過與前述水及支持電解質相互作用而形成非活性的絡合物從而不產生鹵酸。
另外,在下述專利文獻2中,作為能夠在產生游離酸的非水系電解液中提供非水系凝膠狀組合物的非水系電解液,公開了含有具有碳二亞胺結構的化合物的非水系電解液,還公開了使用該非水系電解液的電化學元件(例如電池)。
另外,在下述專利文獻3中,作為抑制了保管時的著色和酸成分的上升的非水電解質,含有特定結構的碳二亞胺、和特定結構的硫酸酯及硼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種的非水電解質是已知的。專利文獻3中還公開了使用上述非水電解質制作的、初期充電時的氣體產生少且循環特性也變得良好的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平10-29412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01-313073號公報
專利文獻3:日本特開2010-251313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課題
另一方面,包含磷酸鐵鋰作為正極活性物質的鋰二次電池(以下也簡稱為“電池”)正在普及。
然而,在上述電池中,發現存在保存后的電池特性(具體為電池容量和電池電阻)降低的情況。作為其理由之一,認為是在電池的保存中,鐵從作為正極活性物質的磷酸鐵鋰中溶出,析出到負極上。
因此,有時要求改善上述電池中的保存后的電池特性。
本公開文本的一個方式的目的為提供電池用非水電解液,其能夠改善包含磷酸鐵鋰作為正極活性物質的鋰二次電池中的保存后的電池特性。
本公開文本的另一個方式的目的為提供鋰二次電池,其包含磷酸鐵鋰作為正極活性物質,并且保存后的電池特性得到改善。
用于解決課題的手段
用于解決上述課題的手段包括以下的方式。
<1>電池用非水電解液,其用于包含磷酸鐵鋰作為正極活性物質的鋰二次電池,
所述電池用非水電解液含有下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
[化學式1]
R11-N=C=N-R12 (1)
式(1)中,R11及R12各自獨立地表示碳原子數為1~12的脂肪族基團或碳原子數為1~12的氟代脂肪族基團。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池用非水電解液,其中,前述式(1)表示的化合物包含前述式(1)中的前述R11及前述R12各自獨立地為碳原子數為3~8的脂肪族基團的化合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井化學株式會社,未經三井化學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8008176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