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動機尾氣除塵系統和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80069622.0 | 申請日: | 2019-10-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3366201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15 |
| 發明(設計)人: | 唐萬福;段志軍;鄒永安;奚勇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必修福企業管理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1N3/022 | 分類號: | F01N3/022;F01N3/01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01112 上海市閔***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動機 尾氣 除塵 系統 方法 | ||
1.一種發動機尾氣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尾氣降溫裝置、尾氣電場裝置及除水裝置,其中,所述除水裝置設置在所述尾氣電場裝置入口之前,當尾氣溫度或發動機溫度低于一定溫度時,所述除水裝置脫除尾氣中的液態水,所述尾氣電場裝置包括尾氣除塵電場陰極和尾氣除塵電場陽極,所述尾氣除塵電場陽極的內部由呈蜂窩狀、且中空的陽極管束組組成,所述尾氣除塵電場陰極包括若干根電極棒,其一一對應地穿設所述陽極管束組中的每一陽極管束,所述尾氣除塵電場陰極和所述尾氣除塵電場陽極用于產生尾氣電離除塵電場,所述尾氣除塵電場陽極的集塵面積與所述尾氣除塵電場陰極的放電面積的比為1.667:1-1680:1,所述尾氣除塵電場陽極的長度為10~180mm。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動機尾氣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氣降溫裝置包括換熱單元,用于與發動機的尾氣進行熱交換,以將換熱單元中液態的換熱介質加熱成氣態的換熱介質。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發動機尾氣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換熱單元包括:
尾氣通過腔,與發動機的尾氣管路相連通,所述尾氣通過腔用于供發動機的尾氣通過;
介質氣化腔,所述介質氣化腔用于將液態換熱介質與尾氣發生熱交換后轉化成氣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動機尾氣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氣降溫裝置包括動力產生單元,所述動力產生單元用于將換熱介質的熱能和/或尾氣的熱能轉換為機械能。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發動機尾氣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產生單元包括渦扇。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發動機尾氣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渦扇包括:
渦扇軸;
介質腔渦扇組件,安裝在渦扇軸上,且所述介質腔渦扇組件位于介質氣化腔中。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發動機尾氣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質腔渦扇組件包括介質腔導流扇和介質腔動力扇。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發動機尾氣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渦扇包括:
尾氣腔渦扇組件,安裝在渦扇軸上,且所述尾氣腔渦扇組件位于尾氣通過腔中。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發動機尾氣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氣腔渦扇組件包括尾氣腔導流扇和尾氣腔動力扇。
10.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發動機尾氣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氣降溫裝置還包括發電單元,所述發電單元用于將動力產生單元產生的機械能轉換為電能。
11.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發動機尾氣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電單元包括發電機定子和發電機轉子,所述發電機轉子與動力產生單元的渦扇軸相連接。
12.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發動機尾氣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電單元包括電池組件。
13.根據權利要求10所述的發動機尾氣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發電單元包括發電機調控組件,所述發電機調控組件用于調節發電機的電動轉矩。
14.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發動機尾氣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氣降溫裝置還包括介質傳輸單元,所述介質傳輸單元連接于換熱單元和動力產生單元之間。
15.根據權利要求1-14中任意一項所述的發動機尾氣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氣除塵電場陽極的集塵面積與所述尾氣除塵電場陰極的放電面積的比為1.667:1,所述尾氣除塵電場陽極的長度為30mm。
16.根據權利要求14所述的發動機尾氣除塵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介質傳輸單元包括承壓管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必修福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必修福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80069622.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發動機尾氣除塵系統和方法
- 下一篇:一種發動機排放處理系統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