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在無線蜂窩通信系統中為上行鏈路控制信道配置解調參考信號的方法和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980051842.0 | 申請日: | 2019-07-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534765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19 |
| 發明(設計)人: | 崔承勛;金泰亨;呂貞鎬;吳振榮 | 申請(專利權)人: | 三星電子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H04L5/00 | 分類號: | H04L5/00;H04L27/26;H04L25/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邵亞麗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無線 蜂窩 通信 系統 上行 控制 信道 配置 解調 參考 信號 方法 設備 | ||
本公開涉及一種用于融合用于支持超越第四代(4G)系統的更高數據速率的第五代(5G)通信系統和用于物聯網(IoT)的技術的通信方法和系統。本公開可以應用于基于5G通信技術和IoT相關技術的智能服務,諸如智能家庭、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車、聯網汽車、醫療保健、數字教育、智能零售、安全和安保服務。本公開涉及無線通信系統中終端的上行鏈路控制信息傳輸方法,其中,在接收物理上行鏈路控制信道(PUCCH)配置信息并通過在基于PUCCH配置信息的PUCCH上應用PUCCH格式2來發送控制信息時,終端基于PUSCH上行鏈路DMRS映射類型的配置來應用DMRS序列的加擾ID。
技術領域
本公開總體上涉及一種用于在無線蜂窩通信系統中為上行鏈路控制信道配置參考信號的方法和設備。
背景技術
為了滿足自從部署第四代(4G)通信系統以來對無線數據業務日益增長的需求,已經做出努力來開發改進的第五代(5G)或預5G通信系統。5G或預5G通信系統也可以被稱為“超4G網絡”或“后長期演進(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統”。
為了提供更高的數據速率,5G通信系統被認為是在更高的頻率(毫米波)頻帶(例如,60GHz頻帶)中實施的。
為了降低無線電波的傳播損耗和增加傳輸距離,在5G通信系統中討論了波束成形、大規模多輸入多輸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MIMO)、全維MIMO(fulldimensional MIMO,FD-MIMO)、陣列天線、模擬波束成形、和大規模天線技術。此外,在5G通信系統中,正在基于先進小小區、云無線電接入網絡(RAN)、超密集網絡、設備到設備(device-to-device,D2D)通信、無線回程、移動網絡、協作通信、協調多點(coordinatedmulti-points,CoMP)、接收端干擾消除等對系統網絡改進進行開發。在5G系統中,已經開發了作為高級編碼調制(advanced coding modulation,ACM)的混合頻移鍵控(frequency-shift keying,FSK)和正交幅度調制(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QAM)(FQAM)和滑動窗口疊加編碼(sliding window superposition coding,SWSC),以及作為高級接入技術的濾波器組多載波(filter bank multi carrier,FBMC)、非正交多址(non-orthogonalmultiple access,NOMA)和稀疏碼多址(sparse code multiple access,SCMA)。
互聯網現在正在演變為其中分布式實體(諸如事物)在沒有人類干預的情況下交換和處理信息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
已經出現了作為IoT技術和大數據處理技術通過與云服務器的連接的組合的萬物互聯(Internet of everything,IoE)。隨著諸如“傳感技術”、“有線/無線通信和網絡基礎設施”、“服務接口技術”和“安全技術”的技術元素已經被IoT實施所需要,最近已經研究了傳感器網絡、機器對機器(machine-to-machine,M2M)通信、機器類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等。這種IoT環境可以提供收集和分析在連接的事物之間生成的數據的智能互聯網技術服務。通過現有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和各種工業應用之間的融合和組合,IoT可應用于各種領域,包括智能家庭、智能建筑、智能城市、智能汽車或聯網汽車、智能電網、醫療保健、智能電器和高級醫療服務。
與此相一致,已經進行了各種嘗試來將5G通信系統應用于IoT網絡。例如,諸如傳感器網絡、MTC和M2M通信的技術可以通過波束成形、MIMO和陣列天線來實施。作為上述大數據處理技術的云RAN的應用也可以被認為是5G技術和IoT技術之間的融合的示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三星電子株式會社,未經三星電子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8005184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