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具有接線單元的電機和用于制造具有接線單元的電機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80048100.2 | 申請日: | 2019-07-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425043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26 |
| 發明(設計)人: | M·黑爾;D·黑特爾 | 申請(專利權)人: | 索尤若驅動有限及兩合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K3/52 | 分類號: | H02K3/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師事務所 11247 | 代理人: | 劉丹;吳鵬 |
| 地址: | 德國布***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具有 接線 單元 電機 用于 制造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電機,特別是永磁同步電機,其具有定子以及以能圍繞轉動軸線轉動的方式布置的轉子,定子具有多個線圈,每個線圈具有兩個線圈接線端,特別是其中,定子具有多個定子部段,每個定子部段具有恰好一個線圈,線圈借助于接線單元——特別是以星形連接的方式——彼此接線,接線單元包括載體件,特別是基本上環形的載體件,特別是由絕緣材料構成的載體件,以容納多個、特別是至少四個彼此間隔開的接線元件,特別是其中,接線單元——特別是與轉動軸線同心地——布置在定子的軸向端部處,其中,設置特別是至少三個第一接線元件,其中,每個第一接線元件各自具有兩個、特別是恰好兩個彼此間隔開的接觸區域以及與接觸區域連接的連接區域,特別是使得連接區域布置在接觸區域之間,其中,每個第一接線元件的接觸區域、特別是所有的接觸區域分別與線圈接線端之一相應在連接部位處連接,特別是電連接,特別是借助于激光焊接以材料鎖合的方式連接,其中,由其中一個第一接線元件的連接區域沿周向方向和徑向方向覆蓋的區域分別與由另一第一接線元件的連接區域沿周向方向和徑向方向覆蓋的區域交疊,其中,每個第一接線元件各自具有第一固定區域,該第一固定區域用于與載體件以形鎖合和/或材料鎖合的方式連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具有接線單元的電機和用于制造該電機的方法。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電機具有定子,在定子上布置有多相繞組。在此,繞組例如包括多個彼此接線的線圈。還已知這樣的定子,其由被繞線的單齒構成,因此,在單齒的情況下每個定子齒接納單齒繞組。在此,每個單齒繞組形成線圈,線圈由繞組線制成。繞組線的自由端部形成線圈的兩個線圈接線端,它們通常必須與定子的一個或兩個軸向端部彼此接線,以便形成多相繞組。在此已知星形連接和三角形連接。
本發明特別是適合于同步電機,它的定子由單個的定子齒部段構成,其中,每個定子齒部段相應具有線圈,即,單齒繞組。同步電機特別是具有三相繞組,其具有相U、V和W,其中,為每個相優選地分配線圈組。線圈組又包括多個單個的線圈,其中,線圈借助于根據本發明的接線單元電彼此連接。因此,線圈的一線圈接線端與另一線圈的另一線圈接線端借助于接線單元的接線元件接通。如此連接的線圈組優選地以星形連接彼此接線。
由現有技術已知線圈接線端的接線的不同類型。
由DE 11 2013 005 061 T5已知定子單元和電機,其中,匯流排單元布置在定子的上側。
由DE 10 2012 024 581 A1已知具有接線環的電機,在其中,線區段放入同心伸延的、沿徑向間隔開的槽中。
由DE 10 2012 020 329 A1已知具有接線環的電機,在其中,特別是實施為沖彎件的電導引部放入同心伸延的、沿徑向間隔開的槽中。
由DE 10 328 720 A1已知電機,其具有環形的載體和布置在載體中的導體線路,以用于線圈和繞組線路的電連接。在此,導體線路沿徑向豎起地相繼交錯,并且沿周向方向彼此錯開地裝到載體中。
由DE 10 2014 201 637 A1已知具有載體構件的電機,在其中,繞組端部的接線借助于多件式的匯流排實現。
由EP 27 529 73 A1已知具有接線環的電機,在其中,圓弧形的匯流排裝在接線環的兩個環形槽中。
由DE 10 2016 204 935 A1已知具有接線板的電機,在其中,導體元件用于繞組的接線,其中,導體元件被塑料包封注塑,以便絕緣。
由DE 10 2015 200 093 A1已知電機的定子的接線板,其中,接線板具有導體元件,其可與電繞組連接。
發明內容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改進具有接線單元的電機和用于制造該電機的方法,其中,降低在制造時的制造復雜性,并且電機可更簡單、成本更低、更穩定地制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索尤若驅動有限及兩合公司,未經索尤若驅動有限及兩合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8004810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