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旋轉電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980039727.1 | 申請日: | 2019-02-0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2292802A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29 |
| 發明(設計)人: | 工藤太郎;藤井克彥;田村達擴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日立產業機器 |
| 主分類號: | H02K9/06 | 分類號: | H02K9/06;F04D29/28;F04D29/44;F04D29/70;H02K9/2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龍淳;王昊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旋轉 電機 | ||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降低從風扇側攝入冷卻風時的噪聲且高效地進行冷卻的旋轉電機。旋轉電機包括:定子;在定子的定子鐵芯的內周側配置的具有轉子鐵芯的轉子;使轉子鐵芯旋轉的旋轉軸;可旋轉地支承旋轉軸的軸承;在旋轉軸設置的冷卻風扇;和收納定子鐵芯和轉子鐵芯的外殼,冷卻風扇由主板、以在主板中與外殼相對的面沿轉子鐵芯的徑向延伸的方式設置的葉片、和與葉片連接并以沿著主板行進的方式設置的側板構成,在外殼,在將側板向外殼投影的區域內設置有進氣口,主板與側板形成的角度以大于0度、使得主板與側板的間隔隨著向內徑側去而遠離的方式形成。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旋轉電機,特別涉及與電動機相關的旋轉電機。
背景技術
作為公開旋轉電機的冷卻結構技術文獻,例如有日本特開2001-95204號公報(專利文獻1)和國際公開WO2015/118660號公報(專利文獻2)。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有“由托架堵塞收納有設置在定子的內側的轉子和設置在轉子的旋轉軸的風扇的定子框的軸向的兩側,將冷卻風的進氣口設置在托架,將冷卻風的第一排氣口設置在托架或定子框,將冷卻風的第二排氣口設置在托架或定子框,并且在托架或定子框的內周以與風扇的外徑側相對的方式形成圓環形的突出部,在該突出部與托架之間配置有第一排氣口的開口部。”(參照摘要)。此外,在專利文獻2中記載有“主電動機包括定子、轉子芯、鐵芯壓板、冷卻風扇、轉子、框架、托架和軸承部,冷卻風扇由分隔全封閉主電動機的內部與外部的主板、在冷卻風扇的托架側朝向轉子的旋轉方向設置的多個葉片和在葉片的托架側設置的導向部件構成,在托架,在將導向部件向托架投影而形成的區域內設置有吸氣口,導向部件以使得從吸氣口吸入的空氣被導向轉子軸的方式形成。”(參照摘要)。
先行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1-95204號公報
專利文獻2:國際公開WO2015/118660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
專利文獻1中記載的開放型電動機能夠不使用過濾器地分離塵埃,但既然是從風扇側攝入冷卻風的結構,就存在噪聲變大的趨勢。
噪聲能夠通過減小風扇葉片外徑來降低,但是攝入冷卻風的性能會下降,噪聲的降低存在熱制約。熱制約能夠通過加大體量的方法和使用低損耗材料的方法解決,但是由于電動機存在尺寸和成本的制約,所以存在難以采用這些方法的情況。
此外,專利文獻2中記載的全密閉形主電動機不是將從風扇攝入的冷卻風直接送入旋轉電機(定子及轉子)的結構,不能將降低噪聲并且分離塵埃了的冷卻風導入旋轉電機的定子和轉子。
因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降低從風扇側攝入冷卻風時的噪聲并且高效地對旋轉電機內進行冷卻的旋轉電機。
用于解決問題的方式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的旋轉電機例如包括:定子;在定子的定子鐵芯的內周側配置的具有轉子鐵芯的轉子;使轉子鐵芯旋轉的旋轉軸;可旋轉地支承旋轉軸的軸承;在旋轉軸設置的冷卻風扇;和裝入定子鐵芯和轉子鐵芯的外殼,冷卻風扇由主板、以在主板中與外殼相對的面沿轉子鐵芯的徑向延伸的方式設置的葉片、和與葉片連接并以沿著主板行進的方式設置的側板構成,在外殼,在將側板向外殼投影的區域內設置有進氣口,主板與側板形成的角度以大于0度、使得主板與側板的間隔隨著向內徑側去而遠離的方式形成。
發明的效果
本發明能夠提供降低從風扇側攝入冷卻風時的噪聲并且高效地對旋轉電機內進行冷卻的旋轉電機。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一個實施例的旋轉電機(電動機)的截面圖。
圖2是圖1中記載的冷卻風扇10的外觀立體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日立產業機器,未經株式會社日立產業機器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8003972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檢查方法、檢查系統及記錄介質
- 下一篇:模制與拉擠混合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