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鉤耦接結構和使用該鉤耦接結構的電池組殼體有效
| 申請號: | 201980023145.4 | 申請日: | 2019-1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936392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10 |
| 發明(設計)人: | 金相珍;張宰榮;孫榮洙;李永奎 | 申請(專利權)人: | 株式會社LG新能源 |
| 主分類號: | H01M50/244 | 分類號: | H01M50/244;H01M50/2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誠同業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國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鉤耦接 結構 使用 電池組 殼體 | ||
本發明涉及一種鉤耦接結構和使用該鉤耦接結構的電池組殼體,尤其涉及一種利用設置有鉤結構的結構體的鉤耦接結構和使用該鉤耦接結構的電池組殼體。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鉤耦接結構和使用該鉤耦接結構的電池組殼體,更具體地,涉及一種利用設置有鉤結構的結構體的鉤耦接結構以及使用該鉤耦接結構的電池組殼體。
背景技術
各種手段被用于將注塑產品彼此耦接。例如,通過使用螺釘將組件彼此耦接,或者通過使用與組件本身集成在一起的鉤子和鎖定突起將組件彼此耦接。
圖1是根據現有技術的鉤耦接結構的側視圖。
參照圖1,根據現有技術典型地提供的鉤耦接結構包括:第一結構10,其通過注塑成型形成并布置為下部部件;和第二結構20,其布置在第一結構10上方并具有與第一結構10相對應的形狀。
第一結構10包括從側壁部內側的預定區域向外突出的鎖定突起11,第二結構20包括鉤部21,鉤部21包括主體21_1和突出部21_2。主體21_1設置在與鎖定突起11相對應的位置處并且從第二結構20向下延伸,突出部21_2從主體21_1延伸并且朝鎖定突起11突出。
通常,鉤部21可彈性變形預定量。當第一結構10的鎖定突起11和第二結構20的突出部21_2彼此耦接時,在鉤部21通過鎖定突起11向后移動,彈性變形一定量,然后恢復時,突出部21_2被鎖定在鎖定突起11中以耦接第一結構10和第二結構20。
然而,在根據現有技術的鉤耦接結構中,當在第一結構10和第二結構20彼此耦接之后整個結構受到沖擊時,鉤部21向后移動并與鎖定突起11分離。結果,第一結構10和第二結構20會斷開。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需要用于支撐鉤部的結構。這將在圖2中詳細描述。
圖2是根據現有技術通過改進鉤耦接結構而獲得的另一鉤耦接結構的側視圖。
參照圖2,另一鉤耦接結構包括布置為下部部件的第一結構30和布置在第一結構30上方并具有與第一結構30相對應的形狀的第二結構40。當應用于電池組時,第一結構可用作下殼體,第二結構可用作上殼體。
在第一結構30中,鎖定突起31從側壁部內側的預定區域向外突出,支撐件32從第一結構30向上延伸并且與鎖定突起31隔開預定間隔。
在第二結構40中,鉤部41包括:主體41_1,其設置在鎖定突起31與支撐件32之間且從第二結構40向下延伸;以及突出部41_2,其從主體41_1延伸并朝向鎖定突起31突出。
鉤部41和支撐件32可以彈性變形預定量,并且當第一結構30和第二結構40彼此耦接時,鉤部41插入在鎖定突起31和支撐件32之間。因此,當鉤部41插入時,在鉤部41和支撐件32彈性變形一定量,然后恢復時,突出部41_2被鎖定在鎖定突起31中以耦接第一結構30和第二結構40。
不同于根據現有技術的鉤耦接結構,由于上述結構包括支撐件32,因此即使在第一結構30和第二結構40彼此耦接之后整個結構受到沖擊時,第一結構30和第二結構40也不會彼此分離。
近來,減小各種結構體的尺寸已經成為滿足顧客各種需求的主要問題。然而,由于在現有技術中另外需要支撐件32,因此鉤耦接結構的結構復雜,并且空間利用率劣化。
因此,需要開發用于具有提高的空間利用率的鉤耦接結構的技術。
(現有技術文件)
JP1996-028209B
JP6301893B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
本發明提供了用于減小結構體的尺寸的鉤耦接結構以及使用該鉤耦接結構的電池組殼體。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株式會社LG新能源,未經株式會社LG新能源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8002314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