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內窺鏡系統及其工作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80010783.2 | 申請日: | 2019-0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8358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9-05 |
| 發明(設計)人: | 巖根弘亮 | 申請(專利權)人: | 富士膠片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A61B1/045 | 分類號: | A61B1/045;A61B1/00;A61B1/06 |
| 代理公司: | 中科專利商標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高穎 |
| 地址: | 日本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內窺鏡 系統 及其 工作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在自動切換顯示多個觀察圖像的情況下,能夠盡量減輕伴隨觀察圖像的切換的處理或動作的內窺鏡系統及其工作方法。通過拍攝用特殊光照明的觀察對象來獲得特殊觀察圖像。將特殊觀察圖像的Bs圖像信號分配給亮度信號Y來生成第1顯示用觀察圖像。將特殊觀察圖像的Gs圖像信號分配給亮度信號Y來生成第2顯示用觀察圖像。自動切換第1顯示用觀察圖像和第2顯示用觀察圖像并顯示于顯示器(18)。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自動切換顯示多個觀察圖像的內窺鏡系統及其工作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的醫療領域中廣泛使用具備光源裝置、內窺鏡及處理器裝置的內窺鏡系統。在內窺鏡系統中,從內窺鏡對觀察對象照射照明光,并根據通過內窺鏡的成像元件拍攝用該照明光照明中的觀察對象而獲得的RGB圖像信號,將觀察對象的圖像顯示于顯示器上。
并且,近年來,根據診斷的目的將顯示內容不同的多個觀察圖像同時或切換顯示于顯示器。例如,在專利文獻1中,將血管的厚度或深度不同的多個圖像進行叨換顯示。并且,在專利文獻2中,通過切換紫色光V和藍色光B來進行照明而獲取紫色光V的圖像和藍色光B的圖像,在強調最表層血管的情況下,將紫色光V的圖像分配給亮度信號,強調表層血管的情況下,將藍色光B的圖像分配給亮度信號。
以往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7-060682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開2016-067780號公報
發明內容
發明要解決的技術課題
如上所述,在切換多個觀察圖像并顯示于顯示器的情況下,優選盡量減輕伴隨對觀察圖像的處理等圖像的切換的處理或動作。在這點上,在專利文獻1中,由于需要強調厚度和深度不同的血管的處理,因此伴隨圖像的切換的圖像處理的負荷增加。并且,在專利文獻2中,由于進行了多個照明光的切換,因此需要與照明光的切換對應地與處理器裝置同步,處理器裝置中的處理負荷增加。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自動切換顯示多個觀察圖像的情況下,能夠盡量減輕伴隨觀察圖像的切換的處理或動作的內窺鏡系統及其工作方法。
用于解決技術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的內窺鏡系統具備圖像獲取部、顯示用觀察圖像處理部及顯示控制部。圖像獲取部獲取觀察圖像。顯示用觀察圖像處理部在基于觀察圖像生成包含亮度信號的顯示用觀察圖像的情況下,將觀察圖像的第1顏色信號分配給亮度信號來生成第1顯示用觀察圖像,將觀察圖像的第2顏色信號分配給亮度信號來生成第2顯示用觀察圖像。顯示控制部自動切換第1顯示用觀察圖像和第2顯示用觀察圖像并顯示于顯示部。
顯示用觀察圖像處理部優選通過基于觀察圖像的第1顏色信號和觀察圖像的第2顏色信號的第1運算處理,從觀察圖像的第1顏色信號除去觀察圖像的第2顏色信號的成分,將已進行第1運算處理的觀察圖像的第1顏色信號分配給亮度信號來生成第1顯示用觀察圖像。顯示用觀察圖像處理部優選通過基于觀察圖像的第1顏色信號和觀察圖像的第2顏色信號的第2運算處理,從觀察圖像的第2顏色信號除去觀察圖像的第1顏色信號的成分,將已進行第2運算處理的觀察圖像的第2顏色信號分配給亮度信號來生成第2顯示用觀察圖像。
觀察圖像優選是通過拍攝由包含已窄頻帶化的紫色光或藍色光、綠色光及紅色光的特殊光進行照明的觀察對象而獲得的特殊觀察圖像。紫色光優選具有中心波長405±10nm。優選第1顏色信號是藍色信號、第2顏色信號是綠色信號。
優選第1顯示用觀察圖像強調第1層血管、第2顯示用觀察圖像強調處于比第1層血管深的位置的第2層血管。優選第1層血管是表層血管、第2層血管是中深層血管。優選顯示控制部以2幀以上的間隔切換顯示第1顯示用觀察圖像和第2顯示用觀察圖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富士膠片株式會社,未經富士膠片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8001078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