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鈣鈦礦化合物和使用該鈣鈦礦化合物的光轉換元件在審
| 申請號: | 201980008246.4 | 申請日: | 2019-01-1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601787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8 |
| 發明(設計)人: | 早瀬修二;伊藤望 | 申請(專利權)人: | 國立大學法人電氣通信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7C211/62 | 分類號: | C07C211/62;H01L51/42;H01L51/44;C07F7/22;C07F7/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鑄成律師事務所 11313 | 代理人: | 王丹丹;王珺 |
| 地址: | 日本***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鈣鈦礦 化合物 使用 轉換 元件 | ||
[課題]提供一種光電轉換效率獲得了提高的無Pb的鹵化Sn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解決手段]一種太陽能電池,其使用了由ABX3(A表示陽離子,B表示金屬,X表示鹵素,A、B及X分別可由多個元素構成。)構成且B包括Sn和Ge的鈣鈦礦化合物。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鈣鈦礦化合物(perovskite compound)和使用該鈣鈦礦化合物的光轉換元件、以及具備該光轉換元件的太陽能電池、光傳感器。
背景技術
近年,鈣鈦礦化合物因其極高的光轉換效率而備受關注。就含有該鈣鈦礦化合物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而言,其很大的特征在于,通過形成鈣鈦礦化合物的層并形成固體的電洞(electron hole(也稱空穴))傳輸層以取代現有的固態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染料載體,與使用了現有的染料的液體的電解質相比,可實現較高的轉換效率。
就這樣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的鈣鈦礦化合物的層的形成而言,一般藉由如下方式形成,即,作為成型層使用二氧化鈦多孔質膜等,并在該成型層上旋涂可溶解于有機溶劑的鈣鈦礦化合物,由此來形成結晶性不同的鈣鈦礦薄膜。
另外,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有機太陽能電池、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典型的可印刷太陽能電池。現有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具有作為光吸收層的鹵化Pb鈣鈦礦層,該鹵化Pb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盡管電池面積較小,但有研究認為其光電轉換效率可超過20%(非專利文獻1)。該轉換效率接近可商購的無機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此外,盡管是口頭發表,但也有研究認為電池面積為1cm2的正式光電轉換效率為15%。
一般來說,作為鹵化鈣鈦礦化合物可使用CH3NH3PbI3。該鹵化鈣鈦礦化合物的光吸收光譜邊緣為800nm。此外,如果可以進行高達900nm的光電轉換,則可在不降低開路電壓的情況下提高效率。例如,在假定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理論釋放電壓所引起的電壓損失為0.3V,并且在FF:0.7和IPCE(Incident Photon to Current Efficiency):0.8的條件下可對從可視光至900nm之間的光進行光電轉換,則能夠獲得20.4%的轉換效率。
但是,就現有的CH3NH3PbI3那樣的含有Pb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而言,由于其具有很高的環境風險,所以一直期望開發不含有Pb的無Pb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目前,作為這樣的無Pb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熟知有使用了鹵化Sn鈣鈦礦化合物的鹵化Sn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盡管已知該鹵化Sn鈣鈦礦化合物具有超過1200nm的光吸收光譜,但尚未闡明其具體物性。此外,就使用該鹵化Sn鈣鈦礦化合物的太陽能電池而言,光電轉換效率也不足,需要進一提高其光電轉換效率。
<現有技術文獻>
<非專利文獻>
[非專利文獻1]M.Saliba,T.Matsui;J.Y.Seo,K.Domanski,J.P.Correa-Baena,M.K.Nazeeruddin,S.M.Zakeeruddin,W.Tress,A.Abate,A.Hagfeldt and MGratzel.Cesium-containing triple cation perovskite solar cells:improvedstability,reproducibility and high efficiency.Energy Environ.Sci.,2016,9,pp.1989-1997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光電轉換效率得到了提高的無Pb的鹵化Sn鈣鈦礦化合物以及使用該無Pb的鹵化Sn鈣鈦礦化合物的太陽能電池等。
<用于解決問題的手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國立大學法人電氣通信大學,未經國立大學法人電氣通信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80008246.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機發光器件
- 下一篇:針對碳化鎢膜改進附著和缺陷的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