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子像素電路、主動式電激發光顯示器及其驅動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80002003.X | 申請日: | 2019-09-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31634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23 |
| 發明(設計)人: | 鄭士嵩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9G3/32 | 分類號: | G09G3/32;G09G3/3216;G09G3/3225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 |
| 地址: | 402760 重慶市壁***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像素 電路 主動 激發 顯示器 及其 驅動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子像素電路、主動式電激發光顯示器及其驅動方法,所述子像素電路包括至少一個電激發光器件以及與所述電激發光器件連接的第一驅動晶體管或者第二驅動晶體管和第三驅動晶體管;所述電激發光器件的陰極接電,所述電激發光器件的陽極連接所述第一驅動晶體管的輸出端,所述第一驅動晶體管的輸入端連接信號線,所述第一驅動晶體管的控制端連接掃描線;或電激發光器件的陽極連接所述第二驅動晶體管的輸出端,第二驅動晶體管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三驅動晶體管的輸出端,第三驅動晶體管的輸入端接電,第二驅動晶體管的控制端連接掃描線,第三驅動晶體管的控制端連接信號線,通過減少掃描線和信號線上的負載并改變信號線的數目,提高了分辨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特別涉及子像素電路、主動式電激發光顯示器及其驅動方法。
背景技術
EL(Electroluminescence/電激發光)器件,包含: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OLED/有機發光二極管),LED(Light Emitting Diode,LED/發光二極管)…等,于近年來大量用于制作顯示器產品,相較于傳統顯示器(CRT,LCD…等),其應用面展現了更好的光學特性,更低的功耗表現,更好的產品型態可塑性,而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脈沖寬度調節方法)驅動為廣泛用于控制EL顯示器的方法之一,以調變發光時間決定發光亮度及灰階,提供了顯示器于亮度線性度的解決方案。
傳統的PWM驅動方法常應用于PM(Passive Matrix/被動式矩陣)的面板設計架構,其簡易的線矩陣方式繞線方式,雖降低了顯示器背板的制造成本及驅動設計難度,但因顯示驅動芯片需要克服線路上的大線路負載,而引起分辨率無法大幅提升的限制,阻礙了開發市場的動力。
在PWM技術應用于PM面板中,如圖1和圖2所示,PM面板橫向(水平方向)(如S[n])和豎向(垂直于水平方向)(如R[m]G[m]B[m])均設置有多條電路線,橫向和縱向分布排列的電路線交叉處設置一個像素點,每個像素點均包括三個子像素點(RGB),通過輸入電流可同步控制每個子像素點進行發光。由于子像素點即EL器件直接連接于電路線中,電流直接從EL器件的一端流入另一端,以使得芯片發光。但電路線中的信號波形理想情況下,如理想波形(1)所示,實際通電后波形卻如實際波形(2)所示,進而當大電流直接導入芯片中時,由于實際波形上升慢于理想波形,則會導致信號切換延遲的問題,從而限制高分辨率驅動的發展性。
因而現有技術還有待改進和提高。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之處,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子像素電路、主動式電激發光顯示器及其驅動方法,將PWM驅動應用于AM(Active Matrix/主動式矩陣)面板架構上,可有效降低驅動負載,并于子像素內拆分多條信號線,進而大幅度提升分辨率。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了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子像素電路,包括至少一個電激發光器件以及與所述電激發光器件連接的第一驅動晶體管或者第二驅動晶體管和第三驅動晶體管;所述電激發光器件的陰極接電,所述電激發光器件的陽極連接所述第一驅動晶體管的輸出端,所述第一驅動晶體管的輸入端連接信號線,所述第一驅動晶體管的控制端連接掃描線;或所述電激發光器件的陽極連接所述第二驅動晶體管的輸出端,所述第二驅動晶體管的輸入端連接所述第三驅動晶體管的輸出端,所述第三驅動晶體管的輸入端接電,所述第二驅動晶體管的控制端連接掃描線,所述第三驅動晶體管的控制端連接信號線。
所述的子像素電路中,所述電激發光器件的陽極分別通過所述第一驅動晶體管連接多個信號線,每個所述第一驅動晶體管的輸入端均連接一個信號線,每個所述第一驅動晶體管的控制端均連接同一個掃描線,每個所述第一驅動晶體管的輸出端均連接所述電激發光器件的陽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康佳光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80002003.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移除和安裝軸承的工具以及用于更換軸承的方法
- 下一篇:通氣組件及通氣殼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