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500672.X | 申請日: | 2019-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174691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8 |
| 發明(設計)人: | 白永濤;王磊;張俊 | 申請(專利權)人: | 合肥九一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10 | 分類號: | C02F9/10;C02F9/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東信智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4143 | 代理人: | 劉寒冰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包***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實驗室 污水處理 系統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用于處理污水,按照污水流經順序依次包括:預留結構、與所述預留結構連通的第一處理系統和第二處理系統以及第三處理系統、連通所述第一處理系統和所述第二處理系統的檢測裝置、連接所述檢測裝置的酸堿中和裝置;所述污水包括:重度污水、中度污水、輕度污水;所述第一處理系統、所述第二處理系統、所述第三處理系統分別對應接入重度污染水、中度污染水、輕度污染水;所述第一處理系統的輸出端連通污水排放管;所述第二處理系統包括兩個輸出端,分別連通污水排放管和第三處理系統;所述第三處理系統的輸出端連通供水系統;所述預留結構包括:多個截止閥、連通所述截止閥輸出端的格柵。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污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實驗室的污水可能存在有毒有害物質,不能直接進行外排,也不能直接匯入企業或學校的污水處理系統中,需要單獨進行處理后排放,污水進行統一處理,對于有實驗區域劃分的實驗室污水來說,耗費更大。現提供一種實驗室的污水處理系統。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正是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所采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實驗室污水處理系統,用于處理污水,按照污水流經順序依次包括:預留結構、與所述預留結構連通的第一處理系統和第二處理系統以及第三處理系統、連通所述第一處理系統和所述第二處理系統的檢測裝置、連接所述檢測裝置的酸堿中和裝置;所述污水包括:重度污染水、中度污染水、輕度污染水;所述第一處理系統、所述第二處理系統、所述第三處理系統分別對應接入重度污染水、中度污染水、輕度污染水;所述第一處理系統的輸出端連通污水排放管;所述第二處理系統包括兩個輸出端,分別連通污水排放管和第三處理系統;所述第三處理系統的輸出端連通供水系統;所述預留結構包括:多個截止閥、連通所述截止閥輸出端的格柵。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處理系統按照重度污染水的流經順序依次包括:第一過濾室、連通所述第一過濾室的第一沉淀池、連通所述第一沉淀池的污水池、分別連通所述污水池的第一中和池和第一校對室;所述第一沉淀池中的上清液連通到污水池中;所述第一校對室的輸出端連通污水排放管。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中和池的輸出端連通第一過濾室的輸入端,所述第一過濾室、第一沉淀池、污水池、第一中和池構成循環結構。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二處理系統按照中度污染水的流經順序依次包括:第二過濾室、連通所述第二過濾室的第二沉淀池、連通所述第二沉淀池的第二中和池、連通所述第二中和池的第二校對室;所述第二校對室的輸出端連接第二過濾室的輸入端,構成循環結構;所述第二中和池的輸出端還分別連通有第一蒸餾室和檢測裝置。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三處理系統按照輕度污染水的流經順序依次包括:第三過濾室、連通所述第三過濾室的第三沉淀池、連通所述第三沉淀池的第三校對室、連通所述第三校對室的第三中和池,連通所述第三中和池的第二蒸餾室;所述第二蒸餾室的輸出端連接第三校對室的輸入端,所述第三校對室、第三中和池、第二蒸餾室構成循環結構。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一蒸餾室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蒸餾室的輸入端;所述第三校對室的輸出端連接有供水系統。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效果如下:
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污水分為重度、中度和輕度三個程度并對應進行不同的處理來細化污水處理的效率,通過設置預留結構劃分污水,將重度污染水處理達標后排出,中度部分回收,輕度全部參與回收,這樣使用不僅系統簡易,對應的污水處理效率提升,還能減少對可用水和可回收物質的浪費。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污水處理系統的結構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合肥九一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合肥九一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500672.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針管式人工模擬降雨裝置
- 下一篇:一種多參數智能水質監控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