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模塊化吸振器、吸振器模組及機床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490987.0 | 申請日: | 2019-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501438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張維;李東昱;閆政濤;陳凡;楊預立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科振聲(蘇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F7/10 | 分類號: | F16F7/10;F16F7/104;F16F7/116;F16F15/03;F16F15/06;B23Q1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宋傲男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模塊化 吸振器 模組 機床 | ||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模塊化吸振器、吸振器模組及機床,包括至少一個吸振器單元及至少一組連接組件。吸振器單元包括吸振器單體和連接結構,連接結構為多面體型,套設在吸振器單體外部,連接結構的任一內壁面與吸振器單體外表面局部接觸設置,充分減少吸振器單體與連接結構之間的間隙,使連接結構與吸振器單體間的空間更緊湊,多面體上避開插頭的任一表面均可作為連接面,使得任意兩個吸振器單體可以通過其各自的連接結構上的連接面固定連接在一起,實現吸振器多自由度的組合,且當通過連接面疊加的多個吸振器單體同軸設置時,可在該軸向上成倍提高輸出力,結構緊湊,輸出力調節僅同向疊加吸振器單體即可,方便快捷。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吸振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模塊化吸振器、吸振器模組及機床。
背景技術
在眾多工業領域,機械振動是一種不可忽視的工程問題。吸振器作為一種常用的振動控制手段被廣泛應用,而主動式吸振作為吸振器的終極形式,可以最大程度抑制振動。
傳統的主動式電磁吸振器安裝形式較為單一,應用受到限制。中國專利文獻CN102168738A公開了一種六自由度主被動動力吸振裝置,中提出一種六個單自由度動力吸振器以兩兩對稱的布局與支架的三個垂直方向分別用螺釘固連的方案。其中所述的支架是一個中空的六個十字連結成正方體的金屬框架結構。此種結構可以實現通過多個單自由度吸振器組合形成六自由度吸振器,但由于其所述吸振器裝在中空的六個十字連結成正方體的金屬框架結構上,框架結構占整個設備的大部分體積,造成較大的空間浪費,從而限制其應用。且該吸振裝置輸出力固定,調節輸出力時僅能通過更換吸振器,費時費力。
實用新型內容
因此,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現有的吸振裝置占用空間大,且無法實時調節輸出力。
為此,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模塊化的電磁式主被動吸振器,包括
至少一個吸振器單元,以及連接吸振器單元的至少一組連接組件;
任一所述吸振器單元包括吸振器單體和連接結構;所述吸振器單體設置在所述連接結構內;
所述連接結構呈多面體型;所述連接結構上避開所述吸振器單體插頭的任一外表面適于作為連接面;
至少兩個連接面正對設置,正對的兩個連接面垂直于所述吸振器單體的軸線設置。
所述連接結構的任一內壁面與所述吸振器單體的外表面至少局部接觸設置。
任一所述連接面上設置至少一個安裝部;所述連接組件適于固定在所述安裝部上。
所述連接組件包括轉接塊、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所述轉接塊跨設連接兩個所述連接結構;所述第一螺栓將所述轉接塊固定在一個所述連接結構上,所述第二螺栓將所述轉接塊固定在另一個所述連接結構上。
所述安裝部為安裝槽;所述轉接塊設置在所述安裝槽內,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均穿過所述連接結構鎖止所述轉接塊。
所述第一螺栓和第二螺栓對應的所述連接結構上設置有匹配的螺紋孔。
所述第一螺栓設置至少一個;所述第二螺栓設置至少一個。
所述安裝部設置在所述連接面的拐角處。
所述連接面設置下沉式臺階面。
所述連接結構外形呈正多面體。
所述連接結構外形呈正方體。
所述吸振器單體包括:
外殼;
兩個蓋板,相對設置并罩設在所述外殼的兩端,并與所述外殼圍成安裝腔;
動子,安裝在所述安裝腔內;所述動子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科振聲(蘇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中科振聲(蘇州)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49098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