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油管刮削器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922488647.4 | 申請日: | 2019-12-31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648089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9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寧;謝敏;許建國;李興科;鄧茂攸;王守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37/02 | 分類號: | E21B3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謝冬寒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油管 刮削 | ||
本申請公開了一種油管刮削器,屬于石油工程領域。所述裝置包括:殼體、第一法蘭、壓蓋和第一膠筒;第一膠筒位于殼體內,殼體的第一端與第一法蘭連接,殼體的第二端與壓蓋連接;第一法蘭上設置有第一通孔,壓蓋上設置有第二通孔;第一膠筒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位于第一部分與第一法蘭之間;第二部分與第一部分相接的一端的內徑與第一部分的內徑相同,且第二部分的內徑由與第一部分相接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漸增大;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與第一膠筒的內腔連通。本申請可以直接刮削油管外壁的油污垢,并使油污垢直接回落至油井內,如此,在對油管外壁的油污垢進行清除的同時,又可避免油污垢被帶出井口污染地表。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石油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油管刮削器。
背景技術
油管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油管的外壁上就會存在油污垢,使得油管的外徑變粗,導致油管不能正常使用。為此,需要經(jīng)常對油管的外壁進行處理,以除去油管外壁上的油污垢。
目前多采用高溫清洗車來對油管外壁的油污垢進行清洗。具體地,先將油管從油井中起出,然后將起出的油管水平放置于地面上,之后采用高溫清洗車向油管外壁噴射高壓水流,通過該高壓水流對油管外壁的油污垢進行清洗。
但是采用上述方法進行清洗時,易產(chǎn)生污水、污油等流體,因此必須在油管下方的地面上鋪設防滲布或鋼板。而且一旦污水、污油等流體漏失,還會造成地表上的水體、土壤及植被等被污染。
實用新型內容
本申請?zhí)峁┝艘环N油管刮削器,可以解決相關技術中地表上的水體、土壤及植被等被污染的問題。所述技術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油管刮削器,所述油管刮削器包括:殼體、第一法蘭、壓蓋和第一膠筒;
所述第一膠筒位于所述殼體內,所述殼體的第一端與所述第一法蘭連接,所述殼體的第二端與所述壓蓋連接;所述第一法蘭上設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壓蓋上設置有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膠筒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第一法蘭之間;所述第二部分與所述第一部分相接的一端的內徑與所述第一部分的內徑相同,且所述第二部分的內徑由與所述第一部分相接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漸增大;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均與所述第一膠筒的內腔連通。
可選地,所述油管刮削器還包括:隔板和第二膠筒;
所述隔板和所述第二膠筒均位于所述殼體內,且所述第一部分與所述隔板的第一板面接觸;所述隔板的第二板面與所述第二膠筒的第一端接觸,所述第二膠筒的第二端與所述壓蓋接觸;
所述第二膠筒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位于所述壓蓋與所述第四部分之間;所述第三部分的內徑與所述第一部分的內徑相同,且所述第三部分的長度小于所述第一部分的長度;所述第四部分與所述第三部分相接的一端的內徑與所述第三部分的內徑相同,且所述第四部分的內徑由與所述第三部分相接的一端至另一端逐漸增大;
所述隔板在縱向上設置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三通孔的孔徑大于所述第三部分的內徑,所述第一膠筒的內腔和所述第二膠筒的內腔均與所述第三通孔連通;所述隔板在橫向上設置有第四通孔,所述第四通孔與所述第三通孔連通;
所述殼體的內徑大于所述隔板的直徑,且大于所述第一膠筒的外徑;所述第一法蘭位于所述第一膠筒的外壁與所述殼體的內壁之間的部位設置有第五通孔。
可選地,所述油管刮削器還包括第二法蘭;
所述第二法蘭與所述殼體的第二端連接。
可選地,所述第一部分的筒壁上設置有縫隙。
可選地,所述油管刮削器還包括箍簧;
所述箍簧套在所述第一部分的筒壁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jīng)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48864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