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汽車零件組裝用連接組件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441000.6 | 申請日: | 2019-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567609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25 |
| 發明(設計)人: | 周曉棟 | 申請(專利權)人: | 蘇州通富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H1/34 | 分類號: | B60H1/34 |
| 代理公司: | 蘇州欣達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405 | 代理人: | 周升銘 |
| 地址: | 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零件 組裝 連接 組件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零件組裝用連接組件,屬于汽車零件組裝技術領域,其包括出風框架,所述出風框架內設置有出風葉片,所述出風框架設置在中控面板內,所述出風框架的背面開設有兩個凹槽,所述凹槽內設置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左右兩側面均固定連接有滑動組件,所述滑動組件滑動連接在滑槽內。該汽車零件組裝用連接組件,通過設置把手、連接板、卡塊、卡槽、出風框架和中控面板,使得兩個把手分別通過兩個連接板帶動兩個卡塊相向移動,當兩個卡塊分別脫離兩個卡槽時即可通過兩個把手向前拉動出風框架,即可將出風框架進行拆卸,不需要通過翹板將出風框架撬開,十分便捷,還不易對出風框架和中控面板造成損壞。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汽車零件組裝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汽車零件組裝用連接組件。
背景技術
汽車空調出風口屬于汽車內飾部件,一般布置于汽車駕駛艙內或乘坐位斜上方位置,當需要調節車內溫度時,可開啟空調進行制冷或制熱,風就從汽車空調出風口出來,給人帶來舒適的感覺,在對汽車空調出風口框架進行安裝時大多通過卡接的方式進行固定,目前普遍采用彈性件將框架卡接在中控面板上,在對出風口框架進行拆除時需要通過較窄的翹板將框架撬開,費時費力,撬開的過程中還容易對出風口框架和中控面板造成一定的損壞,適用性較低。
實用新型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汽車零件組裝用連接組件,解決了在對出風口框架進行拆除時需要通過較窄的翹板將框架撬開,費時費力,撬開的過程中還容易對出風口框架和中控面板造成一定的損壞,適用性較低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汽車零件組裝用連接組件,包括出風框架,所述出風框架內設置有出風葉片,所述出風框架設置在中控面板內,所述出風框架的背面開設有兩個凹槽,所述凹槽內設置有連接板,所述連接板的左右兩側面均固定連接有滑動組件,所述滑動組件滑動連接在滑槽內,所述滑槽開設在凹槽內壁的右側面,所述滑動組件的底端與滑槽內壁的下表面固定連接,所述連接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有卡塊,所述卡塊卡接在卡槽內,所述卡槽開設在中控面板內壁的正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滑動組件包括滑塊,所述滑塊的左側面與連接板的右側面固定連接,所述滑塊的下表面通過彈簧與滑槽內壁的下表面固定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連接板的正面固定連接有把手,所述滑槽內壁的背面開設有通孔,所述把手設置在通孔內。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出風框架的背面固定連接有若干個限位塊,所述限位塊位于限位槽內,所述限位槽開設在中控面板內壁的正面。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卡槽的形狀設置為L形,所述卡塊的上表面為弧面設計。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方案:所述限位塊和限位槽的形狀均設為梯形,所述把手的正面設置有拉扣。
(三)有益效果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該汽車零件組裝用連接組件,通過設置把手、連接板、卡塊、卡槽、出風框架和中控面板,當需要將出風框架拆下時,人們擠壓兩個把手,使得兩個把手分別通過兩個連接板帶動兩個卡塊相向移動,當兩個卡塊分別脫離兩個卡槽時即可通過兩個把手向前拉動出風框架,即可將出風框架進行拆卸,不需要通過翹板將出風框架撬開,十分便捷,還不易對出風框架和中控面板造成損壞。
2、該汽車零件組裝用連接組件,通過設置出風框架、彈簧、卡塊、卡槽和連接板,當需要對出風框架進行安裝時,人們將出風框架推入中控面板內,使得兩個卡塊分別在兩個卡槽內滑動,當出風框架完全位于中控面板內時,多個彈簧的彈力分別擠壓多個滑塊,使得兩個連接板分別帶動兩個卡塊卡入兩個卡槽內,即可對出風框架進行安裝固定,便于人們對出風框架進行安裝。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蘇州通富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未經蘇州通富達精密模具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44100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