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碳納米管表面處理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429015.0 | 申請日: | 2019-12-30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338815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趙天寶;謝劍;楊志;陳寶書;李正秋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銘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1B32/168 | 分類號: | C01B32/168 |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華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納米 表面 處理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碳納米管表面處理裝置,包括反應裝置、傳送裝置和烘干裝置,傳送裝置設置于反應裝置下部,傳送裝置一端設置于烘干裝置內,反應裝置包括反應箱,反應箱的上部設置有液體進料口和固體進料口,反應箱內部設置有攪拌裝置,反應箱側壁上設置有排液管,反應箱下部設置有儲液箱,反應箱與儲液箱通過排液管連通,儲液箱下部設置有排液口,排液口設置于傳送裝置上部。該裝置可有效解決現有的處理裝置處理后的碳納米管依然存在團聚現象,導致表面處理效果差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表面處理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到一種碳納米管表面處理裝置。
背景技術
碳納米管作為一維納米材料,重量輕,六邊形結構連接完美,具有許多異常的力學、電學和化學性能。但是由于其具有過高的長徑比,且其不溶于絕大多數溶劑,同時碳納米管之間具有相互作用力,使得碳納米管容易團聚在一起,這導致碳納米管的應用受到了限制。現有的碳納米管進行表面改性時,只是將碳納米管和表面改性物料進行簡單的攪拌混合,將混合后的全部物料進行干燥,但是,干燥后的碳納米管中有一部分并未被改性,處理獲得的碳納米管依然存在團聚的問題,表面處理的效果較差。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碳納米管表面處理裝置,該裝置可有效解決現有的處理裝置處理后的碳納米管依然存在團聚現象,導致表面處理效果差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碳納米管表面處理裝置,包括反應裝置、傳送裝置和烘干裝置,傳送裝置設置于反應裝置下部,傳送裝置一端設置于烘干裝置內,反應裝置包括反應箱,反應箱的上部設置有液體進料口和固體進料口,反應箱內部設置有攪拌裝置,反應箱側壁上設置有排液管,反應箱下部設置有儲液箱,反應箱與儲液箱通過排液管連通,儲液箱下部設置有排液口,排液口設置于傳送裝置上部。
采取上述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為:反應箱作為碳納米管與表面活性物料反應的容器,通過表面活性物料改變碳納米管的性質,使得反應后的碳納米管團聚現象的到解決,攪拌裝置為設置有多個葉片的攪拌輪,攪拌時可帶動反應箱內的液體旋轉,提高液體與碳納米管的接觸。使用時,將液體的表面活性物料通過液體進料口加入反應箱內,然后將碳納米管通過固體進料口加入反應箱內,碳納米管在攪拌裝置的攪拌作用下與表面活性物料充分接觸并分散,攪拌一定時間后關閉攪拌裝置并靜置,表面處理合格的碳納米管便在表面活性物料中形成懸浮的膠體,表面處理不合格的碳納米管依然會出現團聚現象并在反應箱底部形成沉淀,然后通過排液管將上層的膠體物料排放到儲液箱內,并繼續排放到傳送裝置上,通過傳送裝置將碳納米管傳送到烘干裝置內進行烘干,便可制得易于分散的碳納米管,制得的碳納米管基本不會出現團聚現象,反應箱底部沉淀的碳納米管可進行二次攪拌處理。
進一步地,排液管從上到下依次設置有至少四級,四級排液管的末端相連通。
采取上述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為:液體排出時存在一定的吸力,使得沉淀在反應箱底部的未經過表面處理的碳納米管被攪動并排出,設置有多級排液管,排液時,反應箱內的膠體溶液從上到下依次通過排液管排出,離反應箱底部的碳納米管最遠的膠體溶液先排出,由于距離較遠,產生的吸力不至于將底部沉淀的碳納米管攪動,因此可避免未處理好的碳納米管被排放,依次排出的過程中,反應箱內液體的量逐漸減小,產生的吸力逐漸較小,最終,通過分級排放的操作,提高碳納米管的排放效果,有效控制未處理好的碳納米管排放,提高處理效果。
進一步地,排液管上設置有第一電磁閥。
采取上述方案所產生的有益效果為:通過電磁閥控制排液管的開關,提高使用效果,最上端的排液管內的電磁閥最先開啟,當反應箱內的膠體溶液的液面位置低于最上端的排液管的位置時,下一級排液管內的電磁閥開啟,以此類推,直到反應箱內的膠體溶液全部排出。
進一步地,傳送裝置包括滾輪、傳送帶和電機,電機的輸出軸與滾輪連接,傳送帶套設于滾輪上,傳送帶的一端設置于烘干裝置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銘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成都銘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429015.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自動擋手球上拉結構
- 下一篇:一種抽真空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