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機制砂吸水率測定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425553.2 | 申請日: | 2019-12-28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504909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15 |
| 發明(設計)人: | 甘瓏;余海洋;劉澤鑫;余祥晶;趙培馨;印順超;宋鵬飛;趙小春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安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1N1/28 | 分類號: | G01N1/28;G01N1/44;G01N33/38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馬貴香 |
| 地址: | 710064***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機制 吸水率 測定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機制砂吸水率測定裝置,在箱體中設置烘干裝置、搗實裝置和坍落筒試模,采用攪拌和對鍋體加熱的方式對機制砂進行烘干,大大提高了烘干效率,同時,也解決了現有風干過程中造成的機制砂中石粉含量減少的問題,因此能夠有效保證機制砂的吸水率的測量精度,其次,通過在鍋體的底部開口,使干燥后的機制砂自流入坍落筒試模中,并采用搗實裝置對干燥后的機制砂進行搗實,避免了人工裝填機制砂的過程,提高了測量效率,最后通過搗實裝置進行搗實,降低了操作人員的勞動強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水泥混凝土細集料性質測定方法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機制砂吸水率測定裝置。
背景技術
細集料是水泥混凝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細集料又包括天然砂與機制砂兩大類,目前由于河沙的缺乏,機制砂在水泥混凝土中的使用已愈發廣泛。機制砂吸水率是機制砂的重要物理性質之一,機制砂吸水率影響水泥混凝土配合比中的需水量和水灰比,進而影響到水泥混凝土施工和易性,其中,水泥混凝土的施工和易性,同時影響著施工難易程度及后期水泥混凝土的強度、耐久性。目前,機制砂的吸水率由《公路過程集料試驗規程》(JTGE42-2005)中的T0330-2005方法測定,該方法可同時測定天然砂及機制砂的吸水率,采用吹風機對倒去水分的潮濕機制砂進行烘干,使其達到飽和面干狀態,而后進行裝模搗實,進而確定其吸水率。
然而,目前采用該方法測定機制砂吸水率有諸多缺點。首先,機制砂與天然砂相比,石粉含量較高,靜置困難,傾倒機制砂容器盤中水分時,為保證石粉不流失很難將水分倒完,導致待風干試樣存留水分過多,造成吹風機烘干時間過長,影響試驗效率;其次,機制砂石粉含量較高,風干時容易造成細粉散失,影響試驗精度;再者,采用搗棒自由落體搗實時需嚴格控制搗棒端面距離試樣不超過10mm,但人工試驗時,很難保證這一試驗要求,降低了試驗精度;最后,該方法需人工烘干,人工將機制砂試樣裝模,操作繁瑣,不夠便捷。
CN201620478495.3提供了一種機制砂飽和面干吸水率測定裝置,該方法在《公路過程集料試驗規程》(JTG E42-2005)中的T0330-2005方法的基礎上,在機制砂容器盤底下設置了加熱機構以代替吹風機風干,但該方法烘干時效率還是過于低下且受熱不均勻,同樣存在試驗精度不夠、操作繁瑣等問題。
因此,亟需一種高效率、高精度、便捷的機制砂吸水率測定裝置用于試驗研究及工程應用。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現有機制砂吸水率測量精度低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機制砂吸水率測定裝置,實現機制砂吸水率的精確,高效測量。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機制砂吸水率測定裝置,包括箱體,其內部設置坍落筒試模,坍落筒試模的頂部設置有烘干裝置和搗實裝置;
所述烘干裝置包括攪拌裝置、鍋體和加熱裝置;
所述鍋體懸空設置在箱體中,攪拌裝置的上部固定在箱體上,攪拌裝置的下部伸入鍋體中,鍋體上設置有加熱裝置,用于對機制砂進行烘干,鍋體的底部設置有出口,用于使烘干的機制砂倒入坍落筒試模中,搗實裝置用于對坍落筒試模中的機制砂進行搗實。
優選的,所述攪拌裝置包括電動轉子、攪拌葉片和攪拌軸;
所述電動轉子的頂部與箱體的頂部連接,攪拌軸與電動轉子的轉動軸連接,攪拌葉片設置在攪拌軸上,并且攪拌葉片伸入至鍋體中。
優選的,所述鍋體的側壁為空心夾層結構,加熱裝置設置在夾層中。
優選的,所述鍋體的底部中心設置有漏斗,烘干后的機制砂通過漏斗進入坍落筒試模中。
優選的,所述搗實裝置包括定滑輪、鋼絲繩、搗棒和電動機;
所述定滑輪固定于箱體的頂部,鋼絲繩的一端與電動機的輸出軸相連接,電動機位于箱體的外側,鋼絲繩的另一端繞過定滑輪與搗棒的頂部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安大學,未經長安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42555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