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井下采場自移式煤水自動存儲、過濾及轉運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401556.2 | 申請日: | 2019-12-2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448763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張振配;丁湘;王黔;王國文;段海濤;賀曉浪;宋立平;蒲治國;張坤;謝朋;段東偉;黃海魚;柯賢敏;劉溪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鄂爾多斯市伊化礦業資源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F16/00 | 分類號: | E21F16/00;B01D29/03;B01D29/58;B01D29/96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閔岳峰 |
| 地址: | 710054 陜西省西安市***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井下 移式煤水 自動 存儲 過濾 轉運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井下采場自移式煤水自動存儲、過濾及轉運裝置,包括自移動裝置、積水裝置、來水導流裝置、煤泥自動監測與綜合預警裝置、過濾裝置、煤泥轉運裝置、濾網自清洗裝置、排水裝置和升降裝置。本實用新型在采場源頭開展煤泥水的存儲,煤泥的過濾和轉運,實現集成式的存儲、過濾、轉運一體化設計,同時實現水倉自移,從而減少水倉開挖、人工清淤的工作量,可以大幅降低排水費用,提高排水效率,增加采場排水的安全保障。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煤礦井下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井下采場自移式煤水自動存儲、過濾及轉運裝置。
背景技術
許多煤礦采掘工作面內涌水大,但工作面內空間狹窄,水泵功率較低,難以直接將涌水排至盤區或者中央水倉,需要在采場附近設置小容積的水倉,從而將工作面涌水在水倉內中轉,實現采場的接力排水。而當前礦井采場附近的排水系統(水倉、水泵、排水管等)隨著采掘工程的持續推進,難以實現同步式的快速轉移、銜接,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且涌水中煤泥量多,粒徑大,水倉開挖與水下煤泥清理多由人工來完成,工作量大,工作強度高,部分沖擊地壓礦井還面臨水倉開挖受到沖擊威脅,支護困難等問題。與此同時,水倉清污困難導致排水泵,排水管的效能受到嚴重制約,成為威脅礦井安全排水的重要因素。
現有的技術尚未形成水倉自移,煤泥水存儲、煤水分離、轉運等多功能集合的技術與裝備,而煤泥過濾的技術多為利用壓濾機、高壓過濾。水倉的清理技術,該現有技術適用于大型盤區或者中央水倉,設備結構復雜,需要較大的應用的空間。如中國專利CN209243800U,一種能水倉清淤裝置,由提升環、金屬外罩、射流泵、射流孔、葉輪、葉輪葉片、泥漿泵入口、電源線、固定裝置、排漿管、控制系統與電源、壓濾機、泥漿泵、水位壓力檢測儀、裝置基座組成。該類裝置需要較大的井下空間,且結構復雜。而采場附近,空間狹小,水倉容量較小,以中轉采場涌水為主,使得該類裝置無法發揮作用。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背景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井下采場自移式煤水自動存儲、過濾及轉運裝置,在采場源頭開展煤泥水的存儲,煤泥的過濾和轉運,實現集成式的存儲、過濾、轉運一體化設計,同時實現水倉自移,從而減少水倉開挖、人工清淤的工作量,可以大幅降低排水費用,提高排水效率,增加采場排水的安全保障。
本適用新型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井下采場自移式煤水自動存儲、過濾及轉運裝置,包括自移動裝置、積水裝置、來水導流裝置、煤泥自動監測與綜合預警裝置、過濾裝置、煤泥轉運裝置、濾網自清洗裝置、排水裝置和升降裝置;其中,過濾裝置包括濾網組、過濾水倉與清水倉間濾網和清水倉與排水倉間濾網,積水裝置和排水裝置均設置在自移動裝置上,積水裝置包括過濾水倉和清水倉,過濾水倉和清水倉之間通過過濾水倉與清水倉間濾網連通,排水裝置包括排水倉,設置在排水倉內的排水泵,以及一端與排水泵連通,另一端伸出至排水倉外的排水管,排水倉與清水倉之間通過清水倉與排水倉間濾網連通;
濾網組設置在過濾水倉和清水倉的底部,積水裝置的外側設置有升降裝置,用于帶動濾網組實現自動升降;
來水導流裝置包括用于將采場排出的涌水接入過濾水倉或者清水倉的導流管,導流管的出口處設置有閥門,用于進行流量的控制和排水管路的切換;
煤泥自動監測與綜合預警裝置包括設置在過濾水倉與清水倉間濾網下部兩側的重力傳感器,設置在中部兩側的濁度傳感器,以及設置在上部兩側的水位監測儀;
煤泥轉運裝置和濾網自清洗裝置分別設置在濾網組的頂部;煤泥轉運裝置和濾網自清洗裝置通過重力傳感器、濁度傳感器綜合監測數據判定煤泥的堆積高度是否超過預設閾值,如果超過,則通過濾網組開始自底部升起,進行煤泥過濾;排水泵通過聯合水位監測儀,自動控制排水泵的啟停,實現自動化的排水。
本實用新型進一步的改進在于,自移動裝置設置在采場列車軌道上,包括底座,設置在底座下方的若干軌道滑輪,以及用于提供該裝置牽引力的動力牽引裝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鄂爾多斯市伊化礦業資源有限責任公司,未經中煤能源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鄂爾多斯市伊化礦業資源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40155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