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生態浮床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374465.4 | 申請日: | 2019-12-25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260054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1 |
| 發明(設計)人: | 張海;唐新林;李堅;文紅光;肖鋒華;曾小敏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華僑城文化旅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31/02 | 分類號: | A01G31/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勝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 |
| 地址: | 518053 廣東省深圳市南山區沙***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態 | ||
本實用新型公開了公開了一種生態浮床,其包括浮床本體,所述浮床本體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種植槽,所述浮床本體下方設置有至少一個水下柱體,所述水下柱體向遠離所述浮床本體的方向延伸,當浮床本體放置于水面或者置于水中時,所述水下柱體與水底相接觸,所述浮床本體上還設置有浮床固定裝置,所述浮床固定裝置與所述浮床本體相連接,以將所述浮床本體固定于水中。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水生植物種植于浮床本體上,使得水生植物的生長不受種植條件的制約,降低了水生植物的種植成本,同時通過水下柱體以及浮床固定裝置增加了所述浮床本體的穩定性,使得所述生態浮床更易于控制及打理。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生態環境工程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生態浮床。
背景技術
傳統的觀賞性水生植物的種植尤其是挺水植物擺脫不了種植土的制約,要么需要池底覆蓋一層種植土,要么帶盆擺置于水池底,要么砌筑水下種植池,導致傳統的水生植物種植成本造價高。
因此,現有技術還有待提高。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生態浮床,旨在解決傳統水生植物種植條件受到制約的問題,從而降低傳統水生植物的種植成本。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生態浮床,其中,其包括浮床本體,所述浮床本體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種植槽,所述浮床本體下方設置有至少一個水下柱體,所述水下柱體向遠離所述浮床本體的方向延伸,當浮床本體放置于水面或者置于水中時,所述水下柱體與水底相接觸。
所述生態浮床,其中,所述生態浮床還包括浮床固定裝置,所述浮床固定裝置與所述浮床本體相連接,以將所述浮床本體固定于水中。
所述生態浮床,其中,所述浮床固定裝置包括固定桿和牽引繩,所述牽引繩一端與所述固定桿,另一端與所述浮床本體相連接。
所述生態浮床,其中,所述浮床本體上設置有連接孔,所述連接孔與所述牽引繩未與固定桿連接的一端相連。
所述生態浮床,其中,所述牽引繩包括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所述連接孔包括第一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所述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的一端均連接于固定桿,所述第一連接部和第二連接部未與固定桿相連的一端分別與第一連接孔和第二連接孔一一對應相連接。
所述生態浮床,其中,所述水下柱體與所述浮床本體可拆卸連接。
所述生態浮床,其中,所述浮床本體下方設置有至少一個連接掛鉤,所述至少一個連接掛鉤與所述至少一個水下柱體一一對應,并且連接掛鉤與其對應的水下柱體相連接。
所述生態浮床,其中,所述種植槽內設置有水生植物。
所述生態浮床,其中,所述種植槽內設置有刻度尺以標識水位高度。
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生態浮床,其包括浮床本體,所述浮床本體上設置有至少一個種植槽,浮床本體下方設置有至少一個水下柱體,所述水下柱體向遠離所述浮床本體的方向延伸,當浮床本體放置于水面或者置于水中時,所述水下柱體與水底相接觸。本實用新型通過將水生植物種植于浮床本體上,使得水生植物的生長不受種植條件的制約,降低了水生植物的種植成本,同時通過水下柱體增加了所述浮床本體的穩定性,使得所述生態浮床更易于控制及打理。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生態浮床的一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生態浮床,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確,以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于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華僑城文化旅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未經深圳華僑城文化旅游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374465.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