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筒內布樁復合地基-筒海上風電基礎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922284256.0 | 申請日: | 2019-12-18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621664U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02 |
| 發(fā)明(設計)人: | 鈕新強;陶鐵鈴;劉海波;張鵬;何杰;曾斌;鄒尤;段斐;甘樂;黨瑩穎 | 申請(專利權)人: | 長江勘測規(guī)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7/44 | 分類號: | E02D27/44;E02D27/52 |
| 代理公司: | 武漢開元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陳家安;田輝云 |
| 地址: | 430010 湖***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筒內布樁 復合 地基 海上 基礎 |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筒內布樁復合地基?筒海上風電基礎,適用于我國近海表層覆蓋較厚淤泥、淤泥質土與粉土軟弱土質的海域,該風電基礎包括混凝土過渡段、復合筒型基礎、混凝土圓形底板和筒內樁,復合筒型基礎為下開口空腔多分倉結構,下沉于表層軟弱土質中,筒頂與泥面接觸,筒內樁均勻分布于筒內各分倉板內,本實用新型結合水下深層水泥攪拌樁(或擠密砂樁)和筒型基礎的優(yōu)點,筒型基礎承載面積大,穩(wěn)定性好,無需打樁,但在軟弱土質條件下,筒型基礎沉降和傾斜較大,水泥樁(或擠密砂樁)布置在筒型基礎內,解決筒型基礎的地基變形問題,縮小了吸力筒的制造尺寸,減小基礎造價。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海上風電基礎結構,尤其是涉及一種筒內布樁復合地基-筒海上風電基礎。
背景技術
基于我國近海區(qū)域較大部分是淤泥、粉質黏土等軟弱地基條件,一般為滿足地基承載力和基礎變形要求,通常采用傳統(tǒng)的樁基礎如單樁基礎和導管架基礎,這兩種基礎形式需要大型吊裝船和打樁船輔助施工,通過錘擊打樁,樁穿透軟弱土層進入較好的持力層,這種傳統(tǒng)樁式基礎造價較高且工期長。
隨著海上風電機組單機容量的增大,采用傳統(tǒng)單樁及導管架基礎需要增大基礎的尺寸和材料用量,且大直徑單樁打樁受到施工設備的限制成為難以逾越的問題,針對這個問題,如專利CN107761755A和專利CN106759445所述的吸力式復合筒型基礎逐漸被用于海上風電,筒型基礎的負壓下沉安裝方式(如專利CN105926661A所示)避免了繁瑣的打樁流程,筒型基礎由于其受力特性和施工方法,適用于有一定承載力的黏土、砂土等土層,針對承載能力較差的淤泥及淤泥質土層,采用筒型基礎需要增大筒的直徑,且由于筒型基礎的重量和風機載荷增大,帶來了基礎沉降和傾斜變形較大的問題,如果過度增大筒型基礎尺寸,不僅增加了造價,且無法實現(xiàn)一步式安裝(如專利 CN102926949A所示),經(jīng)濟性上相比單樁和導管架的優(yōu)勢不再存在。
針對我國近海覆蓋層較厚的沖積型軟土地質條件及以上傳統(tǒng)基礎形式的弊端,提出了一種吸力筒-滿鋪長短樁復合海上風電基礎及施工方法,這種復合基礎解決了海上風電軟弱地基承載力和變形問題,且無需打樁施工,在施工工藝上具有極大的優(yōu)勢,在筒型基礎陸上制作時提前進入風電場場區(qū)進行成樁,筒型基礎采用一步式整體安裝工藝,經(jīng)濟性好,適用于淤泥、淤泥質土、粉土等軟弱地基。
實用新型內容
為解決以上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筒內布樁復合地基-筒海上風電基礎,該筒型基礎采用一步式整體安裝工藝,經(jīng)濟性好,適用于淤泥、淤泥質土、粉土等軟弱地基。
本實用新型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筒內布樁復合地基-筒海上風電基礎,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過渡段和設置在混凝土過渡段下端的復合筒型基礎,以及設置在混凝土過渡段和復合筒型基礎之間的混凝土圓形底板;所述復合筒型基礎包括筒壁、分倉板和筒頂蓋,所述筒壁與筒頂蓋圍合成一個上端封閉、下端開口的筒型空腔,所述分倉板設置在筒型空腔內,將筒型空腔沿軸線分割成多個分倉腔;每個所述分倉腔內均均布有筒內樁。
作為優(yōu)選,所述混凝土過渡段和混凝土圓形底板采用分體澆筑,所述混凝土圓形底板內預埋剪力栓釘,所述混凝土過渡段、混凝土圓形底板和復合筒型基礎通過剪力栓釘連接成整體。
作為優(yōu)選,所述混凝土過渡段為內部空腔結構,壁厚不小于0.5m,混凝土內布置鋼筋增強其抗拉強度,上部與塔筒對接。
作為優(yōu)選,所述混凝土圓形底板的直徑與筒型基礎的直徑相等。
作為優(yōu)選,所述分倉板和筒壁采用坡口焊縫或澆筑形式連接,所述筒壁內側和分倉板單側均等距布置加勁肋,布置間距為0.5m~1.0m,加勁肋長度與筒壁高度一致。
作為優(yōu)選,所述筒內樁采用雙軸或多軸水泥攪拌樁型,或采用擠密砂樁。
作為優(yōu)選,所述筒內樁穿透軟弱地質層到達土層;若軟弱地質層較厚,樁長未穿透軟弱地質層且承載力滿足要求時,樁底“懸浮”于軟弱層中,懸浮樁長不超過25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長江勘測規(guī)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未經(jīng)長江勘測規(guī)劃設計研究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284256.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