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吸氧用鼻導管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271423.8 | 申請日: | 2019-12-17 |
| 公開(公告)號: | CN212262106U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1 |
| 發明(設計)人: | 王乾隆;王濤;鄧清娟;彭章國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康智件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61M16/06 | 分類號: | A61M16/06;A61B5/08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南鋒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張鵬 |
| 地址: | 510535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吸氧 導管 | ||
一種吸氧用鼻導管,包括鼻導管本體和分別連接鼻導管本體的氧氣管路和聲音采集管路,所述鼻導管本體設置有出氣口用于向患者輸入氧氣,設置有進氣口,連通氧氣管路用于向出氣口供氧,設置有進音口,一端與呼吸頻率檢測口,另一端與聲音傳輸管路連通,將呼吸音傳輸,所述進氣口與呼吸頻率檢測口之間設置有貫穿鼻導本體的通孔,通孔位于進氣口外側,呼吸頻率檢測口內側的鼻導本體。本實用新型的鼻導管結構,利用通孔將氧氣氣流產生的雜音隔離,再利用環境音檢測到的數據剔除進入呼吸頻率檢測口的環境雜音,有效提高了呼吸聲音的采集精度,也提高了呼吸頻率的精度。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吸氧監測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監測吸氧過程中的吸氧用鼻導管。
背景技術
吸氧主要目的是糾正人體的低氧血癥,減少呼吸功以及減輕心臟負荷,防止和逆轉缺氧所致的組織損傷和器官功能障礙,同時盡量保持患者的活動能力。吸氧的主要風險在于不能有效糾正低氧血癥、加重二氧化碳潴留,甚至氧中毒等。規范的吸氧原則就是確保其安全、有效性。國際上有兩個著名的臨床對照試驗可以明確證明家庭吸氧的有效性以及相應的條件,同時也是許多國家將家庭吸氧納入國家健康保障體系的科學依據。
1970年代,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夜間氧療試驗(NOTT)和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臨床試驗(MRC)研究表明,慢性低氧血癥的COPD患者五年存活率的改善和每天的氧療持續時間(小時)是成正比的。不進行輔助性氧療的患者生存率是最差的;每天接受12到15小時氧療的患者的生存率是較好的;接受移動氧氣系統近乎24小時持續性氧療的患者生存率是最好的。
美國胸科學會(ATS)、歐洲呼吸學會(ERS)、英國國立健康與臨床優化研究所(NICE)等國家的治療指南中已經明確制定家庭氧療的處方標準以及治療目標。中國醫學類權威教材也將吸氧適應癥與指征納入《內科學》教材,各國指南的核心內容與美國胸科學會(ATS)制定的標準大同小異。COPD疾病進展中出現低氧血癥或COPD急性加重后的穩定期動脈血氧分壓PaO255mmHg或者動脈血氧飽和度SaO288% 或者動脈血氧分壓PaO2=55-59mmHg并伴有肺源性心臟病、紅細胞增多癥、肺動脈高壓等。治療目標:靜息、睡眠、活動時都保證PaO260mmHg (SaO290%) ,每日吸氧時間為15小時以上,最好能在18-24小時。
根據國內外的相關文獻表明,在依從性和治療效果方面,吸氧質量管理手段普遍比較缺乏,監測效果比較差。主要表現在:患者是否吸氧、吸氧時間多長、流量多少、是否遵循醫囑、患者吸氧效果如何(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癥狀改善、精神狀態、胃口等等)
本實用新型針對上述問題,重點解決是否吸氧、吸氧時間以及呼吸頻率等的實時監測問題。尤其有臨床研究表明,呼吸頻率的變異性監測可以有效預測COPD急性發作,為及早干預提供有效手段。
法國SRETT公司申請的歐洲專利局專利號:EP3146 897 A1,一種技術用于解決在鼻導管吸氧過程中判斷呼吸頻率和氧氣流量測量的問題,其所提出的方案是,兩個MEMS麥克風、一個MEMS壓力傳感器以及一個環境壓力傳感器,結合一種運用計算流體力學(CFD)的阻流結構,運用差分電路、濾波電路、呼吸頻率、流量計算電路等,得出患者的呼吸頻率以及吸氧流量。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號為201810975178.6,公開了一種呼吸頻率采集方法及其裝置,其通過鼻導管采集呼吸聲音的數據,將聲音數據轉化為數字數據,計算濾波得到呼吸頻率,但是其存在雜音數據大的問題,具體是呼吸氣流在進入呼吸頻率檢測口時,其中一部分氣流與其內側的鼻導管本體的管壁碰撞,產生了雜質音,其也會經過震動傳入呼吸頻率檢測口,使計算精度降低。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發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采集呼吸頻率和了解氧氣是否接入的吸氧用鼻導管。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康智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州康智件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271423.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燒結爐二次水冷系統
- 下一篇:耐火材料制品澆注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