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基坑支護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252877.0 | 申請日: | 2019-12-16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446955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9-08 |
| 發明(設計)人: | 操經偉;龐建成;張春飛;李繼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武漢華中巖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17/04 | 分類號: | E02D17/04 |
| 代理公司: | 武漢泰山北斗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50 | 代理人: | 董佳佳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坑 支護 結構 | ||
本實用新型適用于地下工程技術領域,提供一種基坑支護結構,包括支護樁和冠梁,所述冠梁內沿長度方向設置有兩組主筋和兩組構造鋼筋,且兩組主筋位于外側,兩組構造鋼筋位于內側,主筋和構造鋼筋均左右對稱設置,所述支護樁有多根且穿入兩組構造鋼筋之間位置,所述支護樁位置的同側主筋和構造鋼筋之間均套有封閉套箍,相鄰支護樁之間位置的兩組主筋之間套有封閉箍筋,該連接方法取消了傳統連接方法中的預埋托板、鋼筋籠以及樁頂端的灌芯工作,簡化了施工工序,從而優化了預制空心樁做為支護樁時與冠梁連接的構造措施,且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工程造價。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于地下工程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基坑支護結構。
背景技術
深基坑采用排樁支護時,通常在支護樁頂形成一道冠梁,以保證支護樁能夠協同工作及基坑支護的整體穩定性。目前冠梁與預制空心樁的連接結構中,工程樁主要起抗壓作用,此種連接構造通常能夠設計滿足要求,但基坑工程中,支護樁主要承受水平力,對支護樁間協同作用能力要求較高,以保證整個基坑的整體穩定性,而支護樁間的協同作用又是主要通過與每根支護樁連接的冠梁來實現的,這就對支護樁與冠梁的連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支護樁與冠梁的連接結構存在冠梁和預制空心樁間連接不穩固的風險,且施工上需要在支護樁上端先預埋托板及鋼筋骨架,再進行混凝土冠梁,施工工序繁瑣,較不便利。
實用新型內容
鑒于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坑支護結構,旨在解決現有的連接方式存在穩定性差、施工工序繁瑣以及工程造價高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所述基坑支護結構,包括支護樁和冠梁,所述冠梁內沿長度方向設置有兩組主筋和兩組構造鋼筋,且兩組主筋位于外側,兩組構造鋼筋位于內側,主筋和構造鋼筋均左右對稱設置,所述支護樁有多根且穿入兩組構造鋼筋之間位置,所述支護樁位置的同側主筋和構造鋼筋之間均套有封閉套箍,相鄰支護樁之間位置的兩組主筋之間套有封閉箍筋。
進一步的,相鄰支護樁之間位置的兩組構造鋼筋上均套有拉筋。
進一步的,所述支護樁的頂端高出冠梁頂面200mm以上。
進一步的,所述冠梁左右側壁與支護樁之間距離均不小于150mm。
進一步的,所述冠梁厚度不小于500mm。
進一步的,所述支護樁為預應力砼管樁。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基坑支護結構,通過在支護樁位置的同側主筋和構造鋼筋之間套有封閉套箍,保證了冠梁與支護樁的連接可靠性,并在相鄰支護樁之間位置的兩組主筋之間套有封閉箍筋,保證了冠梁的整體穩定性,該連接結構取消了傳統連接方法中的預埋托板、鋼筋籠以及樁頂端的灌芯工作,簡化了施工工序,從而優化了預制空心樁做為支護樁時與冠梁連接的構造措施,且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了工程造價。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基坑支護結構的俯視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基坑支護結構的封閉套箍的結構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基坑支護結構的封閉箍筋的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實用新型。
為了說明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進行說明。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武漢華中巖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武漢華中巖土工程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25287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建筑工程安全網清洗機
- 下一篇:一種射頻同軸連接器存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