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新型]一種熱水出水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22249623.3 | 申請日: | 2019-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211233346U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11 |
| 發明(設計)人: | 林梓華;徐旺;溫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4H1/10 | 分類號: | F24H1/10;F24H1/52;F24H9/00;F24H9/20;F24H9/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康艷艷 |
| 地址: | 519000***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熱水 出水 裝置 | ||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熱水出水裝置,包括:第一升溫裝置;生活水管路包括位于第一升溫裝置與生活水進水口之間的第一生活水支段、位于生活水出水口與第一升溫裝置之間的第二生活水支段,生活水進水口與冷水管路連通,生活水管路上設有第一流量傳感器,生活水進水口或冷水管路上設有第一溫度檢測計,第二生活水支段上設有第二溫度檢測計;儲水箱,其內適于儲存冷水,具有儲水箱進水口、儲水箱出水口,儲水箱出水口通過第一管路與生活水出水口連通,第一管路與第二生活水支段連通,且第一管路上設有比例閥;控制器,分別與比例閥、第一流量傳感器、第一溫度檢測計、第二溫度檢測計電連接,該熱水出水裝置能實現恒溫出水。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生活電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熱水出水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大多數壁掛爐都具有采暖和生活熱水兩種供水模式,用戶在使用過程中可以直接用燃氣壁掛爐來替代掉熱水器,所以對壁掛爐的生活熱水功能也是要求越來越高。冷水進水溫度較高,用戶要求出水溫度偏低,而機組的最小功率為定值,這樣就會導致實際出水溫度較高,而當冷水進水溫度較低時,在同樣的機組功率下,實際出水溫度則較低,因此即使設定同一個功率,實際出水溫度也會出現忽冷忽熱現象。同時,如果進水水流量偏小或偏高也容易造成忽冷忽熱現象,給用戶帶來不良的體驗。
現有技術中公開了一種生活熱水恒溫壁掛爐,包括:主換熱器和板式換熱器,在所述主換熱器上連接有供暖回路,在所述供暖回路上安裝有循環泵和膨脹水箱,在所述板式換熱器上連接有生活熱水管路,所述板式換熱器與所述主換熱器之間通過管道連接構成小回路;在所述板式換熱器上連接有混水腔體,從所述板式換熱器內流出的生活熱水經所述混水腔體后進入所述生活熱水管路。
上述現有技術中在混水腔體內將冷水與熱水混合后流出,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混水腔內的水溫會逐漸升高,影響混水效果,從而造成出水溫度前期比較低,后期比較高,出水溫度不恒定。
實用新型內容
因此,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的壁掛爐生活水出水溫度不恒定的缺陷,從而提供一種能夠恒溫出水的熱水出水裝置。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熱水出水裝置,包括:
第一升溫裝置;
生活水管路,具有生活水進水口、生活水出水口,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升溫裝置與所述生活水進水口之間的第一生活水支段、位于所述生活水出水口與所述第一升溫裝置之間的第二生活水支段,所述生活水進水口與冷水管路連通,所述生活水管路上設有第一流量傳感器,所述生活水進水口或所述冷水管路上設有第一溫度檢測計,所述第二生活水支段上設有第二溫度檢測計;
儲水箱,其內適于儲存冷水,具有儲水箱進水口、儲水箱出水口,所述儲水箱出水口通過第一管路與所述生活水出水口連通,所述第一管路與所述第二生活水支段連通,且所述第一管路上設有比例閥;
控制器,分別與所述比例閥、所述第一流量傳感器、所述第一溫度檢測計、所述第二溫度檢測計電連接,所述第一溫度檢測計檢測的水溫為T2,所述第二溫度檢測計檢測的水溫為T1,生活水出水口的預設水溫為T,所述第一流量傳感器檢測到的水流量為Q1,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比例閥的開度,以使所述第一管路的水流量Q2滿足,Q1(T1-T2)=(Q1+Q2)(T-T2)。
還包括混水閥,同時與所述第一管路、所述第二生活水支段、所述生活水出水口相連。
所述第一管路上設有第二流量傳感器,所述第二流量傳感器與所述控制器電連接。
所述儲水箱進水口通過第二管路與所述冷水管路連通。
所述熱水出水裝置還包括采暖循環管路、第二升溫裝置,所述采暖循環管路具有采暖回水口、采暖出水口,所述采暖循環管路包括:
被加熱段,被所述第二升溫裝置加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2224962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